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4篇 |
免费 | 521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3篇 |
废物处理 | 81篇 |
环保管理 | 159篇 |
综合类 | 1288篇 |
基础理论 | 302篇 |
污染及防治 | 30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43篇 |
灾害及防治 | 1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灰湿法脱硫过程中pH条件对结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灰湿法脱硫中存在的结垢问题,在鼓泡床中模拟了石灰湿法脱硫过程,通过分析液相的组成,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pH对结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6.0~4.0时,既能避免结垢,又能获得较高的脱硫率。提出了实际中预测结垢倾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论生物除磷脱氮的机理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水生物法除磷脱氮的机理作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4.
柴油车排气微粒捕集用复合金属丝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于柴油车排气微粒捕集器的复合金属丝网的制备和测试过程,讨论了丝网层数和涂层负载对复合金属丝网过滤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捕集机理。 相似文献
5.
沤肥浸渍液对3种黄瓜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2 年开始连续8 年研究马、牛和猪厩肥沤制并浸泡提取物对黄瓜病害的防治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6 .5 %67 .3 % ,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2 .1 %92 .5 %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2 .3 %79 .7 % .对沤肥浸渍液的防病机理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沤肥中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沤肥诱导的生理生化和组织形态方面的抗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抗生素及其抗菌产品的广泛应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带来的危害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基于最新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传播机理以及这类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技术.现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已遍布水、土壤、大气等介质,而在以污水处理厂和固废填埋场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中,其污染水平更高.抗生素残留诱导产生抗性基因,其在环境中传播扩散与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有关.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在环境中自然降解过程受基质类型、光照、温度和微生物种群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是影响其降解的重要因子;而在人工处理系统中,紫外消毒和生化降解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并非全部有效.建议今后加强对特定环境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规律和高效降解去除等方面的机理和工艺研究,进而有效控制其环境含量,降低其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荔枝皮吸附孔雀绿的性能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试验方法研究了荔枝皮对水中孔雀绿染料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剂剂量、pH值和接触时间)、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最佳吸附剂用量分别为4和2 g·L-1,最适pH值均为7.0,吸附平衡时间均为120 min;吸附过程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且均符合假二次动力学模型。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2.46和169.49 mg·g-1。此外,吸附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吸附均属于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