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末端处理与清洁生产的比较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基本内容和具体例子,对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末端治理存在不少弊端,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生产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议我国的工业污染的治应采取以清洁生产为核心,以末端治理为辅助手段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铅酸电池厂含铅工业污泥难以脱水减量的问题,利用污泥中存在的Fe2+进行芬顿调理预处理,探究H2O2添加量对后续污泥电渗透脱水减量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芬顿调理预处理会打破污泥中部分絮体,使污泥黏度由18.0 mPa·s降至4.7 mPa·s,污泥中部分无机离子在脱水过程中从污泥固相体系进入滤液中,造成后续电渗透脱水剩余泥饼的含水率由82.72%降至69.34%,挥发性悬浮物含量增加约30%。相对于原始污泥直接进行脱水,采用优化的H2O2添加量调理污泥可促进后续的污泥电渗透脱水减量66.20%,同时污泥干基中铅含量由265.2 g/kg提高到453.6 g/kg,这有利于污泥的后续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填埋处理。
相似文献5.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绩效,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问题,分析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环境及这3类危险源交叉关联情境;以单元空间为对象,提取各类危险源的动态信息,构建空间单元危险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 分类算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空间单元安全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单元安全监测与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识别实际工程项目空间单元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污泥电解脱水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伴随电耗高、时空产率低等问题。为实现能耗优化,以污泥电解脱水过程中泥饼厚度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小试装置原位探究厚度变化规律以及厚度变化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垂直电场作用下厚度的变化,使含水率的变化更加直观和可控,并从密度和含水率入手,对厚度变化的机理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电解脱水过程中泥饼厚度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当泥饼初始厚度较小时,泥饼厚度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当泥饼初始厚度较大时,泥饼厚度随含水率的减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