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46篇 |
免费 | 8066篇 |
国内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76篇 |
废物处理 | 265篇 |
环保管理 | 1569篇 |
综合类 | 13930篇 |
基础理论 | 3223篇 |
污染及防治 | 1385篇 |
评价与监测 | 12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394篇 |
灾害及防治 | 9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0篇 |
2024年 | 763篇 |
2023年 | 937篇 |
2022年 | 1456篇 |
2021年 | 1440篇 |
2020年 | 1529篇 |
2019年 | 1043篇 |
2018年 | 1090篇 |
2017年 | 1261篇 |
2016年 | 982篇 |
2015年 | 1106篇 |
2014年 | 970篇 |
2013年 | 1242篇 |
2012年 | 1567篇 |
2011年 | 1541篇 |
2010年 | 1445篇 |
2009年 | 1318篇 |
2008年 | 1254篇 |
2007年 | 1314篇 |
2006年 | 1229篇 |
2005年 | 962篇 |
2004年 | 680篇 |
2003年 | 499篇 |
2002年 | 422篇 |
2001年 | 336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6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采用无机纳米氧化钛(TiO2)和氧化铝(Al2O3)颗粒对PVDF进行改性,制备(TiO2+Al2O3)/PVDF改性复合超滤膜。为考察无机纳米颗粒对复合超滤膜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铸膜液体系的分相点,绘制三元相图,以考察纳米颗粒的加入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中的热力学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铸膜液体系的透光度下降曲线,考察纳米颗粒对PVDF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降低了铸膜液容纳非溶剂的能力,使其在较小的非溶剂浓度下即可固化成膜;纳米颗粒使铸膜液中溶剂与非溶剂双向扩散的传质阻力增加,缩短了铸膜液浸入凝胶浴瞬间至固化成膜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山地乡村地质灾害频发,而现有的防灾规划不够科学且过于粗放,实现精准防灾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花垣县为例,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一般回归模型(OLS)的比较,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验证系数远优于OLS,因此GWR更适合解释地质灾害的形成,且预测准确率达到97.9%;花垣县南部和西北部等区域属于灾害高易发区;花垣县致灾要素中降雨、高程、断裂带、水系致灾贡献比例高,建筑、道路、采矿要素次之,且不同村庄致灾因子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研究不但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科学性,而且提出了"异村异法"的精准防灾策略,增强了乡村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锅水热合成法制备Fe掺杂Bi2MoO6光催化剂,对Bi2MoO6的主体结构进行修饰和调整.在可见光LED照射下,利用合成的Fe-Bi2MoO6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peroxymonosulfate,oxone)对偶氮染料橙黄Ⅱ进行光催化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催化剂的形貌微观结构和化学价态进行表征,并应用在光催化活化PMS降解橙黄Ⅱ的过程中.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PMS投加量为0.4 mmoL/L,初始pH值接近中性条件下,Fe-Bi2MoO6材料对橙黄Ⅱ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经过Fe掺杂后,Fe取代一部分的Bi3+,致使主体晶格出现畸变,不仅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分离和转移,还增强了 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Fe-Bi2MoO6光催化剂经重复使用5次后对橙黄Ⅱ的降解率仍然可以达到89.1%以上,具有优秀的光催化稳定性能.活性自由基的出现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由此展示出一种潜在的光催化降解机制,且Fe掺杂Bi2MoO6比单纯Bi2MoO6具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引起城区浅层土地温场升高这一观测结果,采用室内快速模拟试验方法,对城区酸性土壤腐蚀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效应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在温度为5℃、20℃和40℃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在酸浓度分别为0%、5%和10%的沙土介质中放置30 d、90 d后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并对混凝土试样在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系数变化规... 相似文献
5.
卸荷带的判别与计算,直接关系到岩体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及致灾安全性.针对均质岩体边坡,采用弹性理论楔形体力学模型,提出了开挖岩体边坡力学模型,建立了开挖岩体边坡应力的计算方法;从开挖高度、开挖坡度、台阶宽度、岩体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岩体容重等方面,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开挖岩体边坡卸荷带宽度的变化规律,据此采用量纲分析法,建... 相似文献
6.
陈光宇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99-102,105
这篇报告是在对我院一年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文章从十个方面对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调查和总结中的问题给予了简要分析.希望以期能对我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和领导的管理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文章就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景观影响进行评述,提出了旅游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究关中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本研究选取关中腹地的杨凌站点次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地2015~2018年间的98场次降水样品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2H、δ~(18)O和δ~(17)O)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和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方程,并利用δ~(18)O、d-excess和~(17)O-excess指标尝试探讨当地可能存在的降水水汽来源,定量描述海洋和内陆源水汽对区域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杨凌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同位素组成雨季(5~10月)贫化,旱季(11月~次年4月)富集;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7.7和9.1,说明研究区降水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分馏影响;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斜率为0.528,介于海水平衡分馏斜率(0.529)与水汽扩散斜率(0.518)之间,表明研究区处于海洋气团向内陆干旱区迁移的路径上.综合分析δ~(18)O、d-excess和~(17)O-excess,发现研究区降水受到来自东南季风的暖湿气团和来自西风的干冷气团的共同贡献,其中约有55%~79%的降水水汽来源于海洋,主要集中于6~8月; 21%~45%的水汽来源于内陆和局地蒸发,主要集中于10月~次年4月. 5月和9月降水水汽来源复杂,可能受海洋水汽和内陆水汽的共同补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