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2篇
  免费   2439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510篇
废物处理   302篇
环保管理   1095篇
综合类   7374篇
基础理论   1239篇
污染及防治   1166篇
评价与监测   643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5年   144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难点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导数光谱法是五十年代由French等首先提出来的。它与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不同,是利用吸光度(或透光率)对波长的导数曲线,确定和分析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在光谱分析方面它有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提高光谱的分辨率,能从重迭的吸收光谱中分离出各自的吸收峰,并能分别进行定量;②能消除或降低背景吸收的干扰,对那些背景吸收干扰较严重的样品,用导数光谱法也能进行准确地定量分析;③能精确地确定吸收峰(λmax)的位置;④能提高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监测中的数据、统计、有效数学、修约、以及计量单位、结果表明、原始数据的记录等既平常又十分重要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了概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食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过程中,形成了企业排放口废水污染物浓度的两套监测数据,如何科学地使用这些监测数据来核定企业排污总量?本文介绍了以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以两套监测数据的置信度为依据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总量控制监测的五部分:1.排污口要规范化2.进行排放水量的准确计量3.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4.进行比例采样5.必然解决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赵剑强 《交通环保》1995,16(5):19-23
本文对影响路面雨水污速率的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从污染源排污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根据测试分析及模拟工程实验结果,采用冷凝、洗涤和吸收三步法治理工艺对煤焦油脱水废气进行治理。治理后废气达标排放,废气中总有机物(TOC)去除率为98.7%,且无二次污染发生。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能较好地解决煤焦油脱水废气的污染治理问题,同时也可用于其它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  相似文献   
9.
周兵 《环境导报》2002,(12):29-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都明确规定:“生产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可见,进行排污申报,是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企业热线     
《环境导报》2003,(4):14-14
问:什么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该类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还可按其制定依据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 浓度标准,又称浓度控制标准,是以经济技术可行性为根据而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所规定的排放标准,常用浓度表示。采用这种标准,即使所有的污染源都达标排放,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