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451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比较风险评价是评估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工具,适用于对与污染源相关的风险进行分类。广义上,比较风险评价是通过参与方式将公众意见融入决策,让公众更深刻地了解环境问题。比较风险评价已在美国使用。在比较风险评价过程中,政府、企业、环境部门的代表及普通公众和科学家、技术专家协同工作,确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评价风险、开发污染控制和预防的优先战略。1 比较评价范围比较风险评价广义上针对三个方面: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生命质量,分析对象从某一特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到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破坏臭氧层物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叙述污染防治措施多方案比选的含义及目的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环境评价中污染防治措施多方案比选的方法、多方案比选与专题设置的关系等,并提出了用价值工程理论中比较价值的概念分析比较污染防治措施经济合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不同评估方法在县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效果,选取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模型1)、NPP改进模型法(模型2)和综合评估法(模型3)3种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对福建省武夷山市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指数和空间格局特征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的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指数分别在0-93.7、0....  相似文献   
4.
末端处理与清洁生产的比较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清  吕航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4):34-35,42
从基本内容和具体例子,对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末端治理存在不少弊端,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生产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议我国的工业污染的治应采取以清洁生产为核心,以末端治理为辅助手段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仪器测压法和化学稀释法测定BOD5的比较,得出仪器测压法测定BOD5存在一定的潜力,它克服了化学稀释法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所需试剂多、稀释倍数较难确定等缺点,具有操作简单、测定直接、快速,从而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且测定结果与稀释法无显著差异,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实验,研究了在大肠菌群测定过程中菌龄、细菌密集程度、媒染时间、脱色程度等因素对革兰氏染色正确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一最佳革兰氏染色条件组合,并提出了确保革兰氏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地区不同林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树种林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为切入点,以北京西山地区同一时期的油松×侧柏混交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林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林分综合健康指数,分别对不同林分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不同林分开展森林健康经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从森林健康的角度说明造林树种选择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综合健康指数都为正值但数值都不高,这表明目前各林分都处于健康状态,但对外界扰动反应较为敏感,按健康状况排序:油松×侧柏林0.234〉栓皮栎林0.186〉油松林0.145〉侧柏林0.128;从单个指标看,各林分中都有负值指标出现,由此揭示,对负值指标的调整和增加正向指标的指标值是森林健康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研究表明:①单个协同创新条件的一致性水平位于0.4928~0.8388范围内,表明单个条件均不构成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②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显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作互动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4种路径,具体归纳为投入主导型、区域互动支撑下的资本赋能型及环境和投入连接下的主体互动转化型3种差异化模式。③条件因素的普适性和替代性分析显示,经济软环境、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成果市场化和区域互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④囿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稟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路径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从组态视角着力于多重协同创新条件的适配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绿色高效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绿色技术创新是缓解经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对称创新”理论构建的市场-制度技术三维框架,将其解构为市场化进程、环境规制、政府资助、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五个细分指标,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关键驱动因素和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集聚辐射效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南、黄河中游、东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依次递减,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集聚辐射效应更为显著。②NCA方法表明市场化进程、环境规制、政府资助、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均是实现20%及以上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不充分),其中R&D经费投入、市场化进程和R&D人员投入必要性更为显著。QCA必要条件分析显示,R&D经费投入是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不存在非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QCA必要条件分析结果集是NCA结果的子集,两种方法结论互补互证。③QCA组态分析显示,实现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两条,分别是技术投入主导下市场驱动型和技术投入主导下自主开放型路径;导致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有两条,分别是多因素匮乏型和市场局限下资源诅咒型路径。文章丰富了技术创新理论,凸显了非对称创新的中国情境,为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找动力、补短板、发现可实现路径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走绿色发展道路。该研究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36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各影响因素联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全流域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明显,下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最高,中游限制开发区次之,上游限制开发区最低。(2)全流域限制开发区高绿色发展效率地区由集群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效率有效地区从集中在上中游地区转变成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黄河南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显著高于黄河北岸区域。(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贸易开放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教投入均无法单独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形成高绿色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4)存在4种模式可以促进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分城市类型看,环境规制+外向经济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的农业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基础动力+环境规制+外向经济+产业升级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