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滤膜法求取过滤效率,在只有一台低本底α、β测量系统情况下,依次轮流测量第一、二层样品的α、β每三分钟计数,并求得衰变常数-0.0199、0.0201对第二层各值进行修正并由其计算得滤膜的过滤效率为87%左右。  相似文献   
3.
纳滤—高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膜作为一种低压膜,不仅操作运行压力低,而且去除有机污染的效率高,对所有有机污染的去除率在90%以上。如:THMFP的去除率大于95%,TOC的去除率大于90%,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可降低至小于150μg/L。  相似文献   
4.
采用陶瓷微滤膜处理轧钢含油废水,优化了过滤过程的操作条件;通过阻力分析和对膜清洗的研究,得出各阻力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膜再生方法。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处理轧钢含油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湖泊及水库含藻水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处理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因此,除藻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膜处理技术在给水中的应用是水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正逐渐成为21世纪水处理技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本文以继承和吸收成熟技术,并将其工程化,以便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根据国内外最新水质标准要求,提出了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的除藻新工艺,并对除藻工艺方案确定原则、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除藻工艺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本文认为微滤膜技术在我国供水行业推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大规模工程应用。应用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工艺解决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问题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有组织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该法用碱性滤膜捕集氟化物,使现场操作大为简化,并使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溶液吸收法有较大改善。本文给出了方法的研究结果,最后给出方法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7.
纳滤膜处理高浓度废液分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管式或卷式纳滤膜处理废弃母液,在固定工艺条件下,透过液通量与浓缩时间呈一定数学关系;当浓缩进行到最后,透过液中的COD浓度会突然提高,该突然下降时间应长连续浓缩时间,抗生素截留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与COD的去除率相同,但数值不同。利用COD的变化规律基本可以确定抗生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滤膜处理工业废液时,纳滤膜系统可以看做一个封闭体系。实验表明透过液通量Jw与压力差呈直线关系;透过液通量Jw与管过液溶质浓度CR都与浓缩时间呈较好的数学关系。但数学关系形式不同;透过液溶质浓度CR与进液溶质浓度Ci呈指数关系;透过液溶质浓度CR与膜压力差△p的关系为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同质增强型凯夫拉(PPTA)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吡咯(Py)和三氯化铁(FeCl3)分别为反应单体和活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稳定、可控的聚吡咯(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采用FTIR、SEM、AFM、接触角测定仪以及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对基膜和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亲水性、表面荷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PPy气相沉积后,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表面形成具有图灵结构特征的分离层,并均匀覆盖膜表面。在0.6 MPa室温下,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具有较高的的脱盐性能,其顺序为${R_{{rm{N}}{{rm{a}}_2}{rm{S}}{{rm{O}}_4}}} $ (93.59%) > ${R_{{rm{MgS}}{{rm{O}}_4}}} $ (91.58%) > ${R_{{rm{CaC}}{{rm{l}}_2}}} $ (83.45%) > RNaCl (54.04%),同时对带负电染料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98.82%)。当运行温度从25 ℃升高到90 ℃时,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水通量较明显增加,而截留率几乎保持稳定,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为纳滤膜在更高运行温度下处理染料废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锂作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金属,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电池技术领域,但因其存在于盐湖等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中,使得高效分离锂和镁成为技术挑战。该文聚焦于纳滤膜技术在锂镁分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对膜表面形貌、孔径和孔径分布的调控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锂镁分离效率。其次,粗糙度和膜厚度的适度调节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水渗透性,但这也引入了抗污染性的问题。同时揭示了纳滤膜正电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调节交联度以增强镁的截留效果。此外,亲水性和官能团的引入被证明也能提高水通量,进一步优化了分离效果。最后,对开发新型膜材料、揭示界面聚合反应机制、提高抗污染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锂回收纳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