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8篇 |
免费 | 589篇 |
国内免费 | 13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4篇 |
废物处理 | 87篇 |
环保管理 | 142篇 |
综合类 | 2817篇 |
基础理论 | 471篇 |
污染及防治 | 800篇 |
评价与监测 | 82篇 |
社会与环境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09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现状、污水处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人工湿地类型、特点、污染物净化机理;结合我国村镇现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适用条件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A2O工艺及其变型工艺,由于工艺流程简单、控制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目前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对传统的A2O工艺及其变型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牟宁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3):61-63
对污泥中磷的回收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污水污泥中利用热化学除磷的方法,阐述了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常用的处理工艺,对磷回收的原理、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胡成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4):11-13
氨氮污染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氨氮去除效果整体水平不高。一些老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脱氮的功能,只有简单的COD去除功能,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氨氮和磷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资源化利用自来水厂剩余污泥,以给水污泥、粉煤灰、水玻璃制备新型给水污泥-粉煤灰陶粒(ceramsite made by water treatment sludge and fly ash,CWTSFA),用作污水处理填料。采用短时多段高温煅烧法烧制新型给水污泥陶粒,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讨其吸附磷机理,通过动态吸附实验及CWTSFA基质折流曝气生态滤池除磷效果探究其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CWTSFA内部存在许多孔径不均匀、密闭和贯通的孔状结构,表面存在釉和通向内部的孔道;不含有机物,Al3+、Ca2+、Fe3+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高温煅烧使部分原料成分改变,形成新物相莫来石。持续振荡24 h后,CWTSFA平均磨损率仅1.49%,对磷酸盐静态吸附去除率最高达到94.92%,为化学吸附;当HRT=24 h时,CWTSFA动态吸附磷出水浓度稳定在0.03 mg·L-1左右,持续运行49 d后去除率由93.33%下降至81.82%,CWTSFA基折流曝气生态滤池运行19 d可自然挂膜,对总磷去除率稳定在92%以上。CWTSFA具有较强的抗水力冲刷能力及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用作水处理填料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挂膜,且总磷出水水质良好,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进入琵琶湖水体水质和有效恢复并保持琵琶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日本滋贺县10家下水道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脱氮除磷深度处理工艺。湖南中部净化中心目前规模为26.85万t/d,采用缺氧-好氧循环硝化/反硝化(AO)、厌氧-缺氧-好氧(AAO)和多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硝化/反硝化(SMAO)3种深度处理工艺。AAO工艺是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二级生化工艺,AO、SMAO工艺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实例。AO、AAO工艺采用内循环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SMAO工艺采用无内循环的多段进水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AO、SMAO工艺采用化学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约50 mg/L。AAO工艺采用化学和生物组合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降低到约30 mg/L。AO、AAO工艺出水BOD、CODMn、SS、TN和TP均值分别约为0.9 mg/L、5.2 mg/L、99.5%、78.0%和98.1%。SMAO工艺出水TN约为2.5 mg/L,TN去除率提高到91.6%,其他指标和AO、AAO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采用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3,粒径1.98 mm,投加量8.0 g/L,吸附时间24 h。结合SEM/XRD和EDS等表征方法,对给水污泥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和分析。Langmuir、Freundlich和D-R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的拟合给水污泥对磷的吸附特征。在298、308和318 K温度下,Langmuir拟合得到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7、3.84和4.39 mg/g。由D-R方程计算的吸附自由能E为10.77~10.83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过程常伴随市政建设面积与强度的大幅度增加,但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2014年3-5月在武汉东湖通道工程沙滩浴场围堰施工区与相关湖区(郭郑湖、汤菱湖、团湖)的19个位点分5次采集水样,分析了水中胞外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及其与溶解有机磷和溶解反应性磷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工致使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与底物亲和力均显著降低,有机磷酶促再生为生物可利用性无机磷的周转时间明显延长。这一结果指示施工区磷营养的相对充足,施工干扰可能有效促进了沉积物磷向水柱的补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水源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水体磷的影响,采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周村水库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各形态磷与总磷、烧失量及间隙水中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村水库内源磷负荷较高,沉积物中TP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现象,表层沉积物中TP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上游浅水区为554~563 mg·kg-1,库心附近为424~1 161 mg·kg-1,而坝前深水区高达812~2 969 mg·kg-1。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成分,占TP的79.26%~89.12%,IP主要由铝/铁磷(Al/Fe-P)构成。沉积物中的Al/Fe-P含量很高,具有很大的磷释放潜能。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垂向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B、C两点变化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PO43--P与Fe-P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Fe-P对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中PO43--P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村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导致恒温层厌氧情况的发生,Fe-P在厌氧还原条件下释放进入间隙水并向上覆水扩散,进而可能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