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194篇 |
基础理论 | 69篇 |
污染及防治 | 58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淑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4):37-37
多价阳离子干扰水质总硬度测定的探讨DiscusiononInterferencewithMultivalentPositiveIonsofHardnesDeterminationinWaterSample陈淑贞(福建省连江县环境监测站连江350500...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甘肃陇南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同时对水溶性离子的组成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与酸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型阳离子絮凝剂KD-1在活性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曾小君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3):72-74,78
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铝为催化剂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新型阳离子絮凝剂-双氰胺-甲醛树脂(KD-1)。报道了用KD-1对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印染废水进行混凝脱色试验。结果表明,用KD-1处理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印染废水,其CODcr,去除率≥80%,脱色率≥98%。该絮凝剂对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色度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5.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 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 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 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7.
8.
石材废水具有高浊度特征,混凝/絮凝工艺是降浊净水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以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分别通过醚化和接枝共聚技术,合成了两种电荷密度相近,但链结构形态与电荷分布不同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淀粉(St-CTA,直链型)和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PAM-co-PDMC,接枝型). 以泉州某石材加工厂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并比较了两种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对石材废水的絮凝性能,同时结合絮凝后上清液zeta电位、絮体结构的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扩展DLVO理论等,探究其絮凝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淀粉絮凝剂均表现出优于传统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除高效降低水体浊度,其对COD、氨氮、总磷及总氮均具有一定去除效果;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过程主要是电中和与黏结架桥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St-g-PAM-co-PDMC由于具有丰富的接枝链结构,且阳离子基团随机分布在接枝链上,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基团利用效率及电中和混凝效果,表现出优于直链型St-CTA的除浊效果,具有较低的絮凝剂投加量、较大的絮体尺寸、较快的絮体生长速度、较高的絮体强度及更佳的破碎后絮体恢复性能. 扩展DLVO理论结果也表明,St-g-PAM-co-PDMC的总相互作用低于St-CTA,有着更为高效的电中和混凝作用及降浊效果. 两种电荷密度相近的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不同的链结构与电荷分布造成的,但其均具有优良的降浊净水效果及绿色环保等显著特征,其在石材废水等行业废水处理中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Ce-Fe/Al2O3为催化剂的非均相光Fenton体系降解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考察了H2O2浓度、催化剂用量、初始pH值及不同工艺过程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XPS手段研究铁在反应中的价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1 W低压汞灯照射下,非均相光Fenton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结构稳定的阳离子红GTL,在pH 6,反应温度20℃,时间90 min,Ce-Fe/Al2O3 2 g/L,H2O2浓度340 mg/L,含50 mg/L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TOC去除率为92.40%;光Fenton反应中Fe(Ⅲ)转化为Fe(Ⅱ)。 相似文献
10.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六种酞酸酯类化合物(五种脂肪链酞酸酯和一种苯基酞酸酯)进行了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表观浓度(Cs)小于临界胶速浓度(CMC)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四种酞酸酯(DMP和DPhP除外)有一定程度的增溶作用;当Cs大于CMC时,对六种化合物的增溶性显着增强。其增溶性(St/Sw)随Cs增大而线性递增:当CsSt/Sw=a+Kmn·Cs,r>0.90,n=5;当Cs>CMC时,St/Sw=a+Kmc·Cs,r>0.99,n=5.各化合物增溶系数随各自固有水溶性(Sw)减小而增大(苯基酞酸酯有所反常),lgKmn和lgKmc与各自lgl/Sw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本文进一步对增溶机理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