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PSS的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苏北地区的实际,建立适合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但其空间分异呈现出某些特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东南部向中间递减的“一”字型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中部分别向东、向西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M”字型空间格局;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呈“H”字型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周边呈辐射状递减趋势。根据这些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一些促进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00-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等层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指数逐步提高,呈线性增长趋势,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②生态环境指数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指数表现出多样化的等级类型,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逐步增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步走向适应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环境安全评价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农产品环境安全含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农产品环境安全压力、状况和保障能力组成的江苏农产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13个市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造成显著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代江浙沿海台风影响时间特征重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威  王美苏  满志敏 《灾害学》2011,26(1):123-127
根据清代-民国的历史文献,在判定台风现象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1644-1911年苏、沪、浙沿海受台风影响的天数Td序列,显示研究区在此期间内年均有2d左右受台风影响;19世纪中期之后,台风影响时间有所延长,指征了该地台风活动趋于活跃的现象。小波分析显示1640-1690年代和1800-1830年代,Td变化分别存在4~8a和6~8a的准周期现象,但其他时段周期性规律很不显著。MTC与ATC之间缺乏年际和年代际的对应关系可能是导致本研究Td分布无明显规律的重要原因。台风影响陆地时间与全球冷暖变化并不完全对应,仅发现17世纪早期的增暖与Td值放大在时间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6.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已建设改造了 8个台站。对 8个台站记录到的背景噪声进行定量分析 ,测定背景噪声的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D有效)和噪声功率谱。结果表明 :受台基和海潮等观测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台站的地动速度RMS值高于 2 × 1 0 -8m/s,降低D有效 值。背景噪声功率谱峰值频率为 2 5~ 3 0Hz。这些定量分析为了解数字地震台网的实际监测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秀春  朱晓华 《灾害学》2002,17(2):7-10
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对于灾害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模式的研究目前却少有涉及,本文结合所开展的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初步探讨了灾害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具体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市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俊  徐向阳 《灾害学》2002,17(4):11-15
在分析江苏省城市防汛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其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江苏省城市洪涝灾情特点研建和选用了适宜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迅速、可靠和正确地模拟城市雨情、水情、灾情的发展过程和可能后果,为城市防汛决策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1 999)》等相关资料 ,对江苏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实现江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土地征用与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立足江苏省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收益分配现实,指出目前存在“圈地”现象严重、征地补偿过低、失地农民未来生活无保障等问题。从政府、制度、城市建设三个层面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广开就业门路、健全法律体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