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人因研究的转变趋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特征及其事故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安全控制的人因研究领域中的4种新趋向:分别是从关注个体因素到关注组织因素;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呼吁社会控制;从考察近端因子到探讨远端征兆;从考核导向向优化发展导向。四大趋势的转变为系统的安全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开辟了安全控制研究新的领域。最后,笔者结合4方面的转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探讨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笔者从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组织因素以及跨水平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等4个方面总结了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包含个体、群体和组织因素在内的整合性事故发生路径模型,指出行为科学关于安全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尤其是需要深入揭示一些高阶变量,如领导、组织学习等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机制,以及采用跨层次的方法来探讨组织因素、群体因素和个体因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首先借助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空间"和"解空间"的概念,探讨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后,围绕企业具体安全问题的确认和求解,分析了如何在组织层面通过三阶"学习循环"推进体系功能的实现;最后,基于RACI模型探讨了如何在个体层面支持和响应组织层面的各阶"学习循环"以真正实现体系的功能。总之,"两张皮"现象主要来自企业生产安全"目的"和"手段"不能有效对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功能实现应从辨识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民航事故征候(事件)的分析,对影响飞行安全的人的因素进行研究。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编码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在个体层面,对事故征候影响顺序是技能差错、决策差错与知觉差错;机组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不畅在各个飞行阶段都存在;在组织层面,监督、资源管理、文化与氛围是比较有影响的组织因素;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界面是飞行安全的隐患之一。与此同时,分析了该项目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民航飞行安全的建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安全文化是高风险组织安全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特指高风险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系统,尤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为探讨该类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笔者采用参与观察方法对某石油化工厂进行研究。持续观察103天,记录现场发生的行为及其背景,然后把观察记录制成行为卡片,通过3名专家对现场观察行为进行分类发现,组织成员主要遵循包括:安全承诺、对规则的看法、对人性的看法、关系取向和权力影响等5类行为规范。其中:安全承诺,尤其是管理对安全的承诺是高风险组织安全文化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情境取向、关系取向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 ,安全文化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安全文化是人们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集合体。人们往往在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上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安全文化的维度结构 ,从而指导实践。安全文化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影响安全绩效的决定因素来影响安全绩效 ,而从组织事故发生的路径来看 ,不良安全文化影响各级防御措施中的人与设备 ,是造成各种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的根因。系统的安全控制应该充分利用安全文化进行管理 ,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引导组织控制向社会控制转变 ,并且合理地应用安全文化评估进行组织前馈 ,从而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安全氛围三“心”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安全氛围定义为一种知觉特性;在勒温的场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员工安全绩效的环境因素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安全氛围的通用模型,其包括3个因素:安全管理承诺、员工安全卷入和组织安全沟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某石油化工公司两个生产厂一线职工的353份有效数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的结果分别说明,"三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通过对3个因素的进一步分析,结合实践,提出安全氛围的三"心"模型:领导关心、员工上心、上下一心。要获得安全水平的持续提高,需要3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引起了研究者对组织中社会因素的重视,引发了对组织气氛(organiza tional climate)及组织文化(org anizational culture)的研究热潮。在高风险组织中,“安全第一”是人们的共识,是其组织文化的显著特征。人们的安全态度、安全承诺以及组织对安全员、安全培训的态度等社会因素均影响安全绩效或不安全行为。由此形成了组织的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研究领域。Coyle等人认为通过对安全文化中事故先行变量的评估,可以为事故预防提供一个有力的前摄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风险组织安全管理及事故的研究,对事故报告进行文化意义上的编码分析,揭示导致事故发生的不良安全文化特征。该报告再分析的材料是厂内档案可查的事故报告61份,根据其中55份事故报告的专家编码分析结果,得到了不良安全文化的特征是较低水平的管理对安全的承诺、较差的安全遵守、缺乏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沟通与协调障碍。通过聚类分析,安全文化的各因素可以进一步归为两大类安全促进因素与安全保健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分别对应着对组织的承诺和对人的承诺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结构、特征及其辨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企业的生产系统可看作是一个多层递阶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能呈现不同的安全状态;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功能缺陷是危险源可能的存在形式,而企业生产系统的集成缺陷是其安全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危险源具有层次化的结构和对象化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要全面认识企业生产系统的危险源,需在对工作场所危险生成和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基本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系统状态和功能进行分析。总之,综合应用多种危险源分析和辨识方法,从系统要素、系统状态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可更好地认识危险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