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利用石粉、市政污泥和粉煤灰烧结保温材料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不同配比原料制成的烧结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050℃时,粉煤灰、市政污泥和石粉烧结保温材料的最佳配比为1:1:8,烧结保温材料强度为17.9 MPa,孔洞率为39%,导热系数为1.20 W/(m2·K),表观密度为1200...  相似文献   
2.
蒙元时期山西灾害频繁,主要有水灾、旱灾、霜灾、雹灾、蝗灾、地震等灾害类型。通过对蒙元时期山西灾害相关史料的整理,进一步分析该时期灾害的影响因素,探寻该时期人类应对灾害的方式。影响因素大致有两类:一为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等客观直接成因;二为社会因素,如人口增加、军事破坏、礼佛修寺等人为活动促因。在应对灾害方面,蒙元统治者制定了多样化的应灾措施,政府主导的救灾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救济与免役、开禁与禁酒、拜粟入官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灾害影响。此外,元朝还致力于开展如官民祈雨、佛寺法会、更改地名等活动,以求免遭罹难,虽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但给了灾民极大的心理慰藉与正面暗示,对灾后创伤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公路改扩建中导致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公路拓宽部分的沉降明显高于老路的沉降,且在新老路结合部位沉降发展最显著。路面的竖向沉降随公路拓宽宽度增加而增加,随新路基弹性模量增加而减小,随新地基土压缩模量增加而减小。其中拓宽宽度和新地基土压缩模量对路基表面沉降影响较大,新路基土弹性模量对路基表面沉降影响较小。这表明新地基土受到的压应力和新地基土压缩模量是影响路面差异沉降的主要因素。工程上可以着重从降低对新地基土的压应力和提高新地基的压缩模量两个角度来降低路面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施工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构建施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进一步促进项目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监控能力。首先,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明确了施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其次,结合相关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制定了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网格划分、人员配置、安全管理考核要素、考核方式、评价结果反馈与提高等内容。最后,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验证了其在推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监控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为施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方法,对提高施工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污泥生物炭由于具有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固碳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从污泥生物炭的来源与性质出发,探讨了污泥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结构改良、营养成分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工艺与相应污泥生物炭的特性以及返还土壤的效用状况。通过对作为肥料的污泥生物炭的品质分析,针对性地评价了其安全性及对土壤环境的积极影响,并对存在典型问题的土壤进行归类,从土壤改良需求与污泥生物炭特性适配的角度,为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的选择提供指导。污泥生物炭应用对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化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客观评价污泥生物炭土地利用环境风险、强化污泥生物炭改性、重视污泥生物炭综合效益评价等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硅粉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硅粉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分别介绍了它在工业、农业及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包装、运输、贮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胞外聚合物对脱水和流变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某再生水厂中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泥为对象,通过测量污泥粒径、三维荧光及各层EPS含量研究了EPS去除对污泥流变和含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水解预处理后的污泥,粒径相较混合污泥下降66.79%;混合污泥荧光波峰集中出现在酪氨酸类蛋白质区和色氨酸类蛋白质区,经过热水解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荧光响应值升高,再经过厌氧消化后提升了腐殖酸区域荧光响应值;EPS的去除对于污泥流动性有重要影响。热水解污泥和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去除EPS后表观黏度下降幅度较大;此外,不同的脱水方法对污泥含固率的影响也不同。混合污泥和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去除S-EPS层后含固率提升366.67%和148.92%,而热水解污泥去除S-EPS层后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从污泥组分和流变学角度为污泥脱水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渗滤液中Na+对生物膜形成初期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渗滤液微生物生物膜形成初期吸附特性, 设置4种Na+浓度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 结合刚性模型和黏弹性模型拟合分析, 探究吸附质量和黏弹性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 生物膜初期吸附存在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过程, 150mmol/L的Na+促进了不可逆吸附的形成.Na+增加了溶液Zeta电位, 细菌表面所带净电荷量减小; 随Na+浓度由2.5mmol/L增加至50mmol/L, 表面吸附速率逐渐增加, 符合静电双层理论, Na+继续增加至150mmol/L, 吸附速率无显著变化.在不同浓度Na+溶液中, 吸附膜柔性大小顺序为: 150mmol/L>2.5mmol/L>10mmol/L≈50mmol/L.模型拟合结果表明, 膜黏弹性随吸附过程逐渐增加; 随Na+浓度增加, 吸附膜质量增加, 膜黏弹性先升高后不变.  相似文献   
9.
针对厌氧消化污泥的难脱水问题,探究了不同碱度条件下污泥经聚合氯化铝调理后的脱水效果和流变特性变化。以高级厌氧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调节碱度后考察污泥理化性质的变化。在碱度调节的基础上投加聚合氯化铝进行调理,通过测定抽滤泥饼含固率、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等指标,研究不同碱度下调理污泥的脱水效果和流动性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污泥碱度调节会对上清液中总磷和氨氮的质量浓度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碱度变化控制污泥中的P和N等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低碱度条件下,减少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可以获得较好的污泥脱水效果和流动性。当污泥碱度值为1 842.00 mg·L-1时,添加0.02 g·g-1的聚合氯化铝进行调理,抽滤泥饼的含固率达到最高值31.97%;同时,在这个条件下,污泥的极限黏度接近0,达到最低值,污泥的流动性得到了提升。调理污泥在具有最佳流动性能的同时达到最佳脱水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从污泥碱度变化的角度为污泥脱水性能的提升与调理剂的优化投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丰 《环境教育》2015,(3):48-49
过去几年里,发展这个词用得特别多,大家都在讨论怎样才能发展得再快一些。但是当我们暮然回首,忽然发觉生存已经出现了问题。若是按照这个速度再发展下去的话,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和空间将有可能会被我们全部透支掉。如果连可持续生存都无法保证的话,发展还有多大意义呢?先把生存当回事,再去谈发展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最开始的原始共生阶段。那时,虽然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因为自然资源丰盛,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