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根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P(20 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 m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 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 CO32-为30 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GHS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HS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简称,其主要内容是按化学品的物理、健康和环境危害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并统一危险公示要素.介绍了GHS及我国启程GHS的意义,阐述了各相关方为应对、健全和完善GHS所作出的努力,分析了我国GHS道路上存在的障碍,并展望了未来GHS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地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治理,文章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黎明垃圾填埋场为例,在实地考察与采样检测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对污染情况做出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黎明垃圾填埋场各监测井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监测井LMA和LMD点进行特征因子检测,两点均有钡、碘化物和甲苯检出,LMA综合评价为轻污染,LMD综合评价为中污染;以1986年该地区G32监测井的水质情况为背景对各点位无机物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LMB为中污染,其他点位为极重污染,主要的影响指标为高猛酸盐指数、总硬度和氨氮.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常用的处理污水的方法之一,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是保障污水处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污泥膨胀是全球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深入了解膨胀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污泥恢复,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围绕处理不同污水的膨胀污泥,总结分离到引起污泥膨胀的微生物.其中细菌群落主要来自黄杆菌属、丝硫细属、微丝菌属、束缚杆菌属;真菌群落主要来自毛孢子菌属以及青霉菌属等等.而这些菌落大多数属于丝状菌,所以丝状菌过度繁殖是引起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在污泥膨胀的现象中,有90%是由于丝状菌导致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发现,活性污泥会因底物浓度较低、营养物质缺乏、溶解氧浓度较低、硫化物浓度过高以及pH不平衡对其中丝状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有利影响.通过调控活性污泥运行状况抑制丝状菌繁殖,从而改善污泥膨胀,提高活性污泥的性能以及稳定性.最后结合现状提出未来污泥膨胀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充分利用生物信息技术深入了解膨胀污泥中微生物功能,并且挖掘抑制污泥膨胀的新菌株和基因新资源,以便于加强对活性污泥的调控,为活性污泥稳定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图2表3参87)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GHS制度在中国的实施,通过对GHS制度在国内外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对比,总结出当前我国全面实施GHS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此外,概述了我国实施GHS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GHS分类步骤的角度对实施GHS正确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VOCs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形成的重要前体物,通过梳理我国VOCs治理相关的法律、政策、标准,并结合重点区域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我国VOCs治理监管存在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不足、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智能监管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评估体系的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外在毒性检测、毒性评价标准与方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了工业废水急性毒性检测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全废水毒性测试法(WET)及其在工业废水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对毒性评价标准的阐述,系统总结了发展较成熟的毒性鉴别评价法(TIE)和效应导向分析法(EDA)的流程与应用实例,以期为中国工业废水毒性检测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模拟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进行磷酸钙沉淀除磷小试实验,考察了不同Ca/P物质的量比下碳酸根(CO2-3)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钙沉淀反应是一个快速过程,CO2-3的存在并未改变这一显著特征。磷酸钙沉淀反应过程中,CO2-3的存在降低了磷的去除率,改变了沉淀物形貌、结构和组分;实验设定范围内,磷酸钙的过饱和度越高,越难形成晶体态羟基磷灰石((Ca5(PO4)3OH,HAP);当pH值为9.0,Ca/P比为1.67时,CO2-3取代HAP晶格中的PO3-4,形成碳磷灰石(CHAP);当pH值为9.0,Ca/P比为3.33和5.01时,CO2-3和PO3-4之间竞争,形成碳酸钙(CaCO3);增大Ca/P能有效提高磷的去除率,降低CO2-3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但综合考虑实际效果,选择Ca/P比为3.33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 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 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20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ITI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CO3^2-为30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Cu-Fe/AC催化剂,表征了其形貌特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应用响应面法(RSM)分析了COD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 ℃、反应停留时间为90 min、初始pH为3.1、H2O2加入量为2.2 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2%;RSM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64 min、初始pH为3.3、H2O2加入量为2.7 g/L的优化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6%;Cu-Fe/AC催化剂在重复使用4次后,对COD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