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每个人从他出生那天起一直到生命终结,都存在着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称为人体生物节律。每一个周期中又存在着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在高潮期,人感到体力充沛、心情愉慢、判断准确。在低潮期,人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容易疲劳、自控力不强、判断力差。临界期就是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转换的那段时间,人的自我感觉特别不好,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降低,健康水平下降,工作效率差,容易发生事故。体力、情绪、智力三种周期中,若只有一种处于临界期的日子称为单临界日;任意二种周期同时处于临界期的日子称为双临界日;三种周期同时处于临界期的日子,称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验证良好的秦皇岛河流-海岸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探讨了洋河水库泄洪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由于水库COD浓度略高于近岸海域COD标准浓度,但远低于河道水体COD浓度,水库开闸放水初期,河口海域COD日平均浓度和超标面积较泄洪前有所增大,此后随着水库的不断泄洪,海域COD日平均浓度和超标面积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海域水质较泄洪前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水库放水COD浓度下,泄量越大,携带水库下游河道的污染物入海越多,海域COD日平均浓度超标面积越大,且泄量与超标面积间服从线性函数关系。在污染物入海通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小污染物入海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洋河-戴河河口海域COD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了洋河-戴河河口海岸水域水动力与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实测潮流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模拟分析了河口海岸水域COD的输运过程.结果表明,洋河-戴河近岸海域潮波为驻波;潮流为顺岸往复流,涨潮流方向为NE向SW,落潮流方向为SW向NE.涨、落急时刻,河口至外海水域潮流流速递增.COD输运方向与涨落潮潮流方向一致.涨憩时刻,COD高浓度区向河道推进,其面积最小;落憩时刻,COD高浓度区向外海推进,其面积最大;葡萄岛周围潮流流速低,在潮周期内小于0.14m/s,对COD的稀释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指出,土壤质量对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和长远,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土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且很难降解,一旦污染就难以恢复,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采取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尤为重要。因此,第一,全面掌握现状;第二长期开展监测;第三强化源头监管。  相似文献   
6.
最美之墓     
2005年4月底,为了完成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创新工程“青藏铁路报告文学及DV作品创作”项目,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春晓、本科应届毕业生侯文涛、李冰师生三人13天走了近9000公里,沿京广线、陇海线、青藏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人:几十年前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老知青、在高原上打工的民工、奉献了一辈子的科学工作者、忠诚守卫高原保护野生动物的康巴汉子……他们也造访了很多地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风火山冻土观测站、“西藏地矿”货运中转站、羊八井铁路施工现场……高原景色的奇异,气候环境的恶劣,人们的热情,民工的艰辛……都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然而给予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风火山上,那些为了保护自然的信念,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努力追求和谐、奉献自我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利用瓯江河口沿程4个长期潮位站的监测数据,结合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1960~2014年各站年均高、低潮位,年均涨落潮历时特征值,得出瓯江河口近54 a来潮汐特征变化过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河口潮汐特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瓯江河口下游的龙湾站多年来潮汐特征尚无明显趋势性变化;河口中上游的温州、梅岙和花岩头站趋势性变化明显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高潮位上升、低潮位下降、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落潮历时缩短的特征,时空格局上,上游站位潮汐特征变幅大于下游站位,低潮位变幅大于高潮位变幅。原因分析表明,流域来水对河口潮汐特征的影响不明显;堤线调整和围垦工程等人类活动主要引起工程局部河段潮位变化;河口高强度的采砂活动应是温州、梅岙、花岩头站潮汐特征变化的主因。瓯江河口不同河段因受径流、潮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潮位特征沿程的变化特点也不同,需要在河口工程设计、防洪减灾与河口治理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二硫化碳萃取法和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苯系物作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对方法进行了线性、精密度等试验,表明了萃取法可以满足对地面水中苯系物的测定要求,直接进水样法则适用于工业废水中苯系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了北戴河海域水动力与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模型范围包括人造河、洋河和戴河3条入海河流。然后采用实测潮流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对河流不同的源强削减方案进行模拟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戴河口、洋河口和人造河口海域的COD环境容量分别为375.076 t、346.803 t和309.833 t,其中洋河源强削减最大,人造河次之,戴河最小;各河口单独削减相同比例的COD源强在近岸海域产生的超标面积不等,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戴河削减效果较洋河和人造河更显著;随着源强削减比例增加,超标面积减小,但减幅变低。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飞机客舱后部形成4个110mm×130 mm大小的创口时雷电直击耦合入飞机客舱内的概率.依据卫星观测的全国1995-2005年平均总闪电密度分布数据,计算得出在我国雷电密度最大的湛江地区飞行时,雷电直击耦合到4个创口的概率仅为180万亿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