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封闭湖泊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蓝藻水华现象频频发生。文章分析了该类水体水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警机制。根据已开展的湖泊污染治理工程效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封闭湖泊蓝藻水华应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日趋突出,PM10是当今最受关注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文章在为期13个月监测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大气中PM10的污染水平、元素组成及其来源与贡献进行了研究,并针对PM10中不同组分的来源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出发,探讨其在自然与环境保护政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文章最后,总结性描述了一个最新的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我国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酸雨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了近几年武汉市酸雨以及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对该市的酸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武汉市的酸雨主要发生在偏西南方向,降水pH值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武汉市的降水具有硫酸型特征,形成酸雨的主要致酸物质为SO2。由于大气稳定度的影响,武汉市的酸雨多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不同混合液回流比(Ri)条件下,改良A2O工艺的效果。COD去除率受Ri的影响较小,Ri=200%、300%和400%时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3.3%、79.9%和84.3%。氮的去除率受其影响明显。不同Ri所引起的缺氧池硝态氮负荷以及实际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使得TN和NH3-N的去除率呈现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外,硝酸盐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的电子受体,Ri为200%和300%时,其浓度较高,对应的TP平均去处率可分别高达73.3%和85.3%;而缺氧池硝酸盐浓度相对较低时(Ri=400%),TP平均去处率仅为54.4%。应对不同进水水质情况对系统脱氮除磷效率提出的要求,可选择适当的Ri,协调工艺对TN、NH3-N以及TP的去除能力,同时,满足较高出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后官湖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水环境状况日渐恶化。首先对后官湖水质历史和现状分析,得出TP、TN和CODMn为主要超标因子。再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湖泊污染特征及其行政区划等,将后官湖流域划分成5个污染控制区(H1、H2、H3、H4和H5污染控制区),对各污染控制区中点源、面源污染进行分析,得出点源和农村生活为流域最重要污染源,两源共计排放CODMn、TN、TP和NH3-N占整个流域污染的82.9%,76%,78%和80.8%。污染控制区贡献量中,CODMn最大为H4(25.7%)和H3(23.97%);TN最大为H3(30.28%)和H4(25.31%);TP最大为H4(29.33%)和H2(25.62%);NH3-N最大为H3(31.77%)和H4(24.44%)。单位面积入湖强度中,H3区域CODMn、TN、TP和NH3-N强度最大,分别为35.57t/(a·km2),6.87t/(a·km2),0.85t/(a·km2)和5.57t/(a·km2),表现出污染强度"西低东高"的污染特征。针对上述污染特征本研究提出后官湖流域和各个分区污染防治对策,并对基于流域分区控制下污染物入湖量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7.
东湖水质状况的面积加权法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根据近两年的监测数据,采用面积加权法对东湖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客观可信。在进行具有同类特征的湖泊水质评价时,建议推广使用面积加权法。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低碳化发展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排放的急剧增加造成的。目前武汉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能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将快速增加,从而给武汉市碳减排的实施带来难度。为了给武汉市制定碳减排目标、推动低碳城市试点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从工业减排、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方面定量核算CO2的减排潜力;并且在分析武汉市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了武汉市未来CO2排放水平,分析武汉市在不同减排潜力下GDP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GDP的高速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内若仍然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消耗,即使在强化减排方案下也难以使GDP的增长与CO2排放量脱钩;只有在GDP保持适当增速,增速下降为2020年10%、2030年为8%、2040年为6.5%、2050年为5%时,CO2排放量在优化方案和强化方案的情景模式下方可分别在2040年和2030年出现拐点。针对研究结果,就如何使城市发展与CO2排放脱钩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污染行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助推器,一直都是区域行业调整的众夭之的。只有从严区域环境管理才能兼得“工业倍增”与生态文明建设之利。武汉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化工、制药等重污染行业因其类别多、规模化程度低、排污量较大、空间发展无序已成为环境管理的难点。贯彻新环保法体系及十八大精神,从严环境准入前置门槛、科学统筹空间布局规划、规范环境监管与执法、实施诚信档案市场倒逼,是促进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学科的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究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以武汉后官湖地区为个案,采用网格布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运用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完成对研究区的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美学评分等级的分布与其景观元素类别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结论分析了该技术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上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