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风 《环境教育》2009,(9):62-62
2009年7月16日下午,我们从哈尔滨出发,驱车前往伊春的五营。那儿有一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黑龙江丰林生物圈保护区。在那儿我们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3天。  相似文献   
2.
今日制度为何激励人们挥霍而不是节俭?因为受"资本逻辑"的制约,资本持有者是社会的中坚。在美国示范下,国际竞争目标就是争强斗富;在经济主义影响下,生态文明建设会受到顽强的抵制。但13亿人口的中国不同于美国,扩大消费、做大经济"蛋糕",收获的不会是人人受惠,而极可能是全面的生态崩溃。  相似文献   
3.
卢风 《绿叶》2013,(6):82-90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提供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可以概言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考虑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特质,这一方式必然不可持续。而实现可持续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则需纠正颠倒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构建以生态哲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似乎已逐渐成为我国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若何等重大问题存在很深刻的分歧,甚至仍有很多学者否认建设生态文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先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卢风 《环境教育》2011,(6):30-30
培养幼儿以浪费为耻以节俭为荣的意识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后代不再继续受物质主义的腐蚀,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怀时,中华民族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5.
卢风 《绿叶》2012,(10):75-81
贪大求快的、用征服性科技征服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是唯一能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生态文明的经济只能是生态经济,由利用生态技术的小企业支撑的地方性经济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形态。按"海强模式"发展小企业能促进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能充分发挥小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能让小企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卢风 《环境教育》2008,(3):29-31
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若不能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就只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来建立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圣经》并非信史 ,但《圣经》中伊甸园传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想象 ,亚当和夏娃刚来到地球时 ,地球上一定到处是蓝天碧水 ,到处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 ,即在远古时代 ,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处于很好的平衡状态之中。这样的地球虽不及伊甸园丰饶、美丽 ,但仍有许多可以直接享用而无需加工的物品。就是在距今最近的农业文明时期 ,至少有两样生存必需品是无需加工就可直接享用的———水和空气。然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很突出的特征 :人类生存正随文明的发展而越来越依赖于人为努力 ,越来越依赖于工具的运用和…  相似文献   
8.
卢风 《绿叶》2008,(11):114-121
看似公正的西方社会制度实际上受到"资本的逻辑"的隐秘制导。以自由主义、经济主义等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激励人们无限地追求财富,经济主义的善观念又使人们只考虑效率而忽视生态。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当以中立的生态学和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建立反映生态真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荒野、城市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2009年第9期刊登了卢风教授的《走向荒野,走向自然》,读者对文中提到"文明不能脱离自然,文明也离不开荒野"的观点很感兴趣。我们特请卢风教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深入阐述这一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之最"深刻"的错误就是物理主义自然观和独断理性主义认识论。在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支持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被认为是最符合人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摈弃了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我们就能明白,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无上权力。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一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