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场模拟,分析研究了二次流场下锥组对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效果和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锥组改善了双层搅拌桨下的二次流场,增强了ASBR的混合和污泥沉降效果,促进了污泥颗粒化,增加了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在试验范围内,有机负荷越高,锥组对处理效果的改善越明显,在COD容积负荷为1.2 kg/(m3·d)时,设有锥组的ASBR出水ρ(COD)为450 mg/L,而未设锥组的为930 mg/L;通过锥组的浅层沉降作用和污泥在锥壁上的滚动压缩作用,污泥沉降效果明显提高,颗粒化速度加快,在运行初期设有锥组的ASBR即可在15 min内沉至出水液面以下,而未设锥组的ASBR需要约30 min,且在40 d时,R2中有45.4%污泥实现了颗粒化,而R1中只有32.5%。  相似文献   
2.
王良杰  湛含辉  孙璨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1):3405-3411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0mL/g沉降性能良好,第25d时污泥浓度为6300mg/L,而R1为3200mg/L.脱水过程未对污泥活性造成明显影响,培养期间两者COD去除率均大于90%,但培养后期R2中TN的去除率约为70%,明显优于R1的55%,其主要原因为R2中的污泥粒径大于R1.经过5d的曝气剪切后仍有39.8%的物理颗粒污泥大于0.2mm,为颗粒化提供了大量诱导核,同时物理颗粒污泥内部营养传输孔道的形成与EPS的內源消化和反硝化产气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