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平和  张普及  张鑫  巨博 《环境保护》2020,48(16):61-64
本文以县(市、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征,以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为背景,阐述推动县(市、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改革的现实意义,剖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测技术水平、提高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强化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监督、加强不同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帮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OMI臭氧遥感数据,结合甲醛垂直柱浓度、气象数据以及经济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兰州地区臭氧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索了影响臭氧的新气象因子,总结达到臭氧污染的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确定影响臭氧柱浓度的主要人为源并确定其限域。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夏季柱浓度值最高,冬季、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其余三季波动幅度较小且平稳。2)11年中,臭氧柱浓度具有较大的波动。2005年至2010年快速增长到最高值331.997 DU。2010年之后,臭氧柱浓度缓慢下降,2014年起有回升趋势。3)OMI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根据AQI的线性关系划分了臭氧柱浓度的污染等级。结果指示了11年大气臭氧空间变化,2005~2009年5年间研究区全区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2010年全区轻度污染,后两年污染逐渐减弱,2013~2015年全区恢复至良。4)根据兰州发展的趋势以及周边城市的关系,划分了兰州经济圈及功能区,并结合臭氧柱浓度空间分布图得出臭氧污染与经济特征的密切关系。5)正弦模型拟合后臭氧柱浓度变化趋势呈不明显的周期性,说明臭氧的人为来源贡献较大。6)创新探索影响臭氧污染的新气象因子(日照、气压等参数),并确定其重要人为源限域。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规划角度浅议城市道路噪声污染问题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市近三年来交通噪声的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的背景上,以公众反映为尺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公众对不同城市空间结构上道路噪声反映均为起伏大、吵闹和一般不可接受;(2)部分区域噪声污染指标超标与早期规划有关;(3)近期道路规划和建设是噪声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基于规划基础上的环境问题规律性的研究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模式的研究将是今后环保专业和规划专业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功能区大气细菌污染和城市绿地系统杀菌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测定兰州市城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类型绿地系统空气细菌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空气细菌污染状况,以及人流量和车流量与空气细菌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绿地系统的杀菌效应,指出各绿地系统杀菌能力:乔、灌、草>乔、灌>草、灌>草坪。  相似文献   
5.
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而我国 C2 、C3、C4资源非常缺乏。利用塑料垃圾为原料生产清洁燃气供城镇居民使用 ,充分利用了资源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设计出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7.
钻井污水是一种棕黑色的多组分复杂体系,含有大量粘土粒子、电解质、少量浮油和油田处理剂,基本上属于胶体体系。ξ电势是胶体的一个重要性质,试验中研究测试了几种常用无机絮凝剂处理钻井污水时ξ电势的变化,根据ξ电势的大小及等电点时絮凝剂的用量对其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量突飞猛涨、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科研项目,在总结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流程和监测数据特征的基础之上,针对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对存储、检索方面的新要求,在硬件、软件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工作,并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入库系统,解决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的难题,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调试系统,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隐藏价值,最终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9.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的提标改造,而短程硝化是当前众多新型脱氮工艺的关键环节,研究短程硝化泥膜混合MBBR系统可为污水厂脱氮工艺的升级奠定基础。填充率作为MBBR的重要工艺参数,极大地影响系统的运行效能。试验在4个MBBR泥膜混合系统中(填充率分别为100%、75%、45%、15%),开展了长达224 d的短程硝化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填充率为45%的系统中,亚硝酸盐积累率较为稳定达到99.42%,平均氨氧化速率较高为16.62 mg/(L·h)。微生物特征分析显示,在门水平,变形菌门、惰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在各个系统中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好氧氨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monas,其在填充率为45%的反应器内占比最高,在絮状污泥和生物膜上分别占比24.67%、30.73%。研究检测出亚硝酸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pira,其在各反应器中占比较低,说明亚硝酸氧化菌被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