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环境下湿热、盐雾、霉菌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对雷达装备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产生严重影响;而风机作为雷达电子设备通风散热的关键核心器件,如若发生故障,会给雷达电子设备带来性能影响甚至不可逆的损伤.本文将探讨分析海环境下风机的防护措施、试验验证及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得到3株细菌S1、S2和S3,经16S rRNA序列分析,S3为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对S3菌,选取初始Fe2+浓度和初始pH值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培养过程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Fe2+浓度和总Fe浓度的变化,并计算Fe2+氧化速率,研究初始Fe2+浓度和初始pH值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红壤和褐土为研究对象,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在实验室通过土壤柱实验模拟研究了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技术(in situ redox manipulation, ISRM)还原固定化修复受Cr(VI)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的过程。结果表明:红壤柱和褐土柱经多硫化物硫化后均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但还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向硫化处理后的红壤和褐土柱持续通入10 mg·L−1 Cr(Ⅵ),观察到土柱分别在38PV (pore volume, 孔隙体积)和22PV穿透,并最终在218PV和138PV左右,其完全丧失对Cr(Ⅵ)的还原能力。在土壤硫化过程及硫化土柱还原Cr(Ⅵ)的实验中观察到,系统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经硫化处理后红壤和褐土的电子利用效率分别为23.0%和24.8%。基于柱实验研究结果,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采用ISRM技术修复受Cr(Ⅵ)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系统是有效的。多硫化物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孔隙水中的Cr(Ⅵ),而且通过在地下多孔介质中建立有效的还原区域,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性地处理Cr(Ⅵ)。柱实验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多硫化物实际添加量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土壤复杂性造成的。因此,采用ISRM技术现场修复应适当加入过量还原剂以保证实际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煤矿风井为研究对象,该煤矿对风井处进行了现状和噪声源噪声监测,在采取了具有针时性的综合降噪消音措施后,经过监测,该风井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做到边界噪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塑料制品给人类带来便利,但因其难以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当前,由于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资源的紧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途径之一。总结了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现状,研究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的各种关键技术,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塑料回收和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合肥城市主要绿地类型小气候调节作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环境。为探讨不同绿化类型生态效应的差异,以合肥市公共绿地中的林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3~5月间利用电子温湿度计和电子照度计分别测定不同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林地和草地降温增湿的效果随着林地和草地绿化面积的增大而增强,不同面积的林地和草地内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相同面积的林地降温增湿效果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强,郁闭度分别为0.5、0.64、0.73的林地降温效果比非绿地高1.9%、2.2%和3.9%,增湿效果高12.3%、12.6%和14.7%;以非绿地为对照,相同面积的林地改善城市气候的效果明显高于草地;一天早、中、晚3个测定时段内林地的降温率比草地高2.34%、2.75%和5.03%,增湿率比草地高1.18%、2.41%、4.4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红枫湖水体中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并对红枫湖水体中氮磷比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红枫湖水体底层、中层和表层各形态磷浓度枯水期最大,丰水期最小;(2)红枫湖表层水体磷主要形态为溶解态磷,底层主要为悬浮态磷,总磷和溶解态磷浓度垂直分布均呈底层中层表层规律;(3)湖区水体总磷水平分布极为不均,南湖高于北湖,水平分布趋势从高到低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4)红枫湖水体N/P比值在1 6.3~665之间,平均为100.7,磷为富营养化主要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甲胺磷浓度、外加营养物以及温度对人工湿地去除甲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甲胺磷的去除效果;进水甲胺磷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湿地系统对甲胺磷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进水浓度分别为5.3mg/L、9.74mg/L、19.1mg/L和50.75mg/L时,相应的甲胺磷去除率分别为93.5%、89.5%、90.7%和92.2%。外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在进水中添加葡萄糖浓度为50mg/L时,甲胺磷的去除率下降了6.2%。添加氮源对甲胺磷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温度显著地影响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日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平均去除率低于9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低于60%。  相似文献   
9.
以酒糟、一水合硫酸锰(MnSO4·H2O)和六水三氯化铁(FeCl3·6H2O)作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阿散酸吸附剂MFB-MCs。对MFB-MCs进行SEM和TEM分析和表征,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量、温度和时间对阿散酸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FB-MCs能够有效吸附水溶液中阿散酸;溶液初始pH对MFB-MCs吸附水中阿散酸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0,吸附剂量为1 g/L,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1440 min,阿散酸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其去除率达到82.27%;MFB-MCs对阿散酸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符合Fredundlich等温线模型,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硫素赋存形态转化及其迁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未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上施用不同硫肥处理,通过池栽试验研究硫在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迁移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Eh、pH和pe+pH范围分别在93~283 mV和83~254 mV之间、7.5~8.4和7.7~8.4之间、9.1~13.2和9.1~12.5之间.根际土Eh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pH总体上低于非根际土.在根际土壤中,水溶性硫(占总无机硫的41%~81%,下同)吸附性硫(9%~34%)盐酸可溶性硫(8%~24%)盐酸挥发性硫(2%~8%).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水溶性硫和吸附性硫的质量分数,施用石膏处理的显著性高于单质硫处理的;对未污染水稻土,其质量分数显著性高于污染水稻土的.在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硫(40%~69%)盐酸可溶性硫(18%~41%)盐酸挥发性硫(6%~16%)吸附性硫(0.7%~7.5%).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的无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223~738mg·kg~(-1)和68~128 mg·kg~(-1),土壤有机硫质量分数分别为574~1 647 mg·kg~(-1)和108~391 mg·kg~(-1),总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5~2 287 mg·kg~(-1)和200~477 mg·kg~(-1).水稻根际土中,无机硫和有机硫分别占总硫20%~40%和60%~80%;非根际土为18%~46%和54%~82%.水稻根际土在总硫、有机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的质量分数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3~11倍、3~5倍、5~7倍,12~20倍、2~3倍,而盐酸挥发性硫的质量分数低于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