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微塑料是污水处理厂最难去除的新型污染物之一. 为探究污水厂微塑料颗粒赋存形态、尺寸分布、组分、去除效率、泥水中的迁移规律及归趋行为特征,以呼和浩特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布置17个采样点,并对水厂按月取样对出水进行全年检测分析,借助LAS X软件对微塑料的形状、丰度和尺寸进行统计,并展开全流程分析. 结果表明,纤维状微塑料丰度最高且分布最广,是主要的存在形态,占总丰度的61.8%;微塑料尺寸主要介于0~1.00 mm之间,4种尺寸中0.25~0.50 mm的微塑料丰度最多,占比32.9%. 检测到的8种塑料成分中,以聚酯类物质(PET、PBT)、纤维素和聚丙烯(PP)成分为主,占比分别为25%、21%和17%. 污水厂进水丰度为(73 ±5)n·L-1,出水丰度为(14 ±2)n·L-1,整体去除率为(80.8 ±12.1)%. 污水厂3个处理阶段中,只有一级处理起到了去除作用,微塑料在二级处理中丰度出现了激增. 不同构筑物对微塑料起到主要去除作用的是细格栅(49.2 ±7.4)%和二沉池(92.4 ±13.9)%. 微塑料主要以纤维状、碎片状和薄膜状存在,纤维状占比在70%左右,碎片状尺寸主要集中在0.50~5.00 mm之间,占比从大于0.50 mm以后开始上升,尺寸在1.00~5.00 mm范围内最多,占比为50%,成为超过纤维状存在的主要形态. 薄膜状尺寸多集中在小于0.50 mm范围内,占比在10%以上. 因此,提高小尺寸纤维状与薄膜状微塑料与大尺寸碎片状微塑料颗粒的去除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处理厂排水对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