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庖田村,位于平等乡的东南方,方圆约20多平方公里。该村解放初期,除水田和常耕地外,其余山场是一片片的林海。1958年大放“木材卫星”后,大部分森林被砍伐,加上后来的刀耕火种,各村民组所辖的山场与一块块黄土地星落棋布分散着。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户的增加,烧柴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山上的林木一年比一年减少,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原来的保水田,有的变成了大旱田;原来肥沃的土地,变成了黄土高原上的茅草岭,全村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500—600市斤之间。1979年人均产粮361斤,人均分配83元。水土流失,水源减少,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1986年庖田村党支部与村公所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抓到底,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的保护。解决村民温饱,严禁水土流失庖田村共13个村民组,520户2000多人,全村水田面积1274.5亩,人平0.63亩。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多挖了一些旱地,增加了部分粮食产量,但温饱问题仍不能解决,而旱地的扩大,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水田供水并造成水土流失。限制村民开垦旱地,全村粮食产量又上不去。怎样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村干部想过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