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的安全分析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基于基质吸力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 ,以基质吸力问题为中心 ,通过工程实例对影响非饱和土边坡滑动的各种内在及外界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 ,尤其对降雨入渗和裂隙影响的定量分析新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应加强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折减影响 ,修正极限平衡方法对考虑降雨入渗 ,裂隙影响及暂态渗流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渗出液中有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垃圾填埋场渗出液中的有害成分。渗出液样品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样品中微量的 Cu、Zn、Pb、Cr、Cd、Hg、苯酚、对甲苯酚、萘、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利于空化效应的超声条件及超声波破碎絮体机理,基于Matlab平台建立空化气泡模型及2种简化的有限扩散聚集(DLA)絮体破碎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实际絮体破碎模式.结果表明: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空化效应减弱;声能密度的增加导致空化气泡振幅增大,声能密度为7W/mL时气泡振幅可达初始半径的200倍,空化效果较好.低声能密(0.03~3W/mL)和低超声频率(25~40kHz)处理絮体时,剥蚀作用为主导作用,超声后絮体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大;声能密度超过3W/mL或频率大于40kHz,大规模破碎占主导作用,实际絮体粒径减幅小且结构散.40kHz的超声频率更利于絮体的破碎,作用10min后,絮体粒径减幅达9.8%,分形维数为1.394,结构更加密实.  相似文献   
4.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介绍用ICP-MS方法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元素,研究了部分污染元素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特征以及不同季节的浓度变化,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内蒙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城镇生活点源COD和氨氮负荷产生量有较高增长.“十一五”期间内蒙城镇生活污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较低,为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完成,需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实现盟市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率达到90%.此外城镇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至少达到80%和45%以上.这样才能够满足重点产业发展增排的COD和氨氮的同时,实现十二五总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郭璇  陈绍棋 《地球与环境》2017,45(5):515-522
以日本长良川原水为研究对象,提高水处理出水水质为目标,研究了生物活性炭(BAC)小柱对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效果。比较了不同NOM进水浓度时BAC小柱对其的去除率,研究了小柱层内及出水中NOM的相对分子量分布随着通水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结合了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的平推流表面扩散模型对出水中NOM的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BAC小柱对不同浓度原水中NOM的去除率均高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粒状活性炭(GAC)小柱;BAC小柱对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000~5200g/mol内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均可去除;平推流表面扩散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排污总量控制为出发点,梳理了污染物排放量初始核定、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等工作现状,探讨了当前各项总量业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减排量综合利用体系"的观点,以期提供高效的总量管理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总量减排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雨水中的有机物 ,在 4月份采集的 5个样品中 ,共分离鉴定出 15 8种有机化合物并对检出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洁柴油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璇  朴香兰  朱慎林 《化工环保》2004,24(2):99-102
对比中国和美国柴油标准的变化,介绍了清洁柴油的生产技术及其进展,包括柴油加氢及非加氢脱硫、脱芳烃等技术,重点论述了非加氢脱硫技术,并指出加氢脱硫技术仍是目前国内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炼油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炼油废水为碳源,构建双室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接种液、外接电阻等电池启动条件,以及电导率、pH值和缓冲溶液强度等溶液性质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利用微生物燃料处理炼油废水,COD去除率(52±4)%,含油量去除率(81.8±3)%;利用废水中存在的原生菌即可启动电池,但启动期长,外加接种液可快速启动电池;启动时外接电阻的大小对电池稳定运行后的输出功率有明显影响,对电池内阻影响相对较小,当启动外接电阻为2 000Ω,电池输出功率最大,为288 mW/m3;随阳极溶液电导率电池增大,电池内阻降低,输出功率升高;pH值变化对电池阳极电势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电池输出,当溶液pH为9时,电池输出电压最大(388 mV),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电池产电;随着缓冲强度的增大,电池输出电压增大,且PBS缓冲强度的增大可从电导率增大和改善质子传递条件两方面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