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尾矿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尾矿库的环境对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建立了尾矿库的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某尾矿库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第3层次的模糊关系综合矩阵,并对此尾矿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该尾矿库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碳源、氮源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PVA降解混合菌系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系生长过程中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补充碳源可促进混合菌系的生长,但酶活比不添加时稍有降低。金属离子对酶活影响的正交实验表明Mg2+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Fe2+和K+浓度,Ca2+、Mn2+、Zn2+和Cu2+浓度影响较小;最佳浓度分别为Mg2+0.05 g/L、Fe2+0.04 g/L、K+2 g/L和Ca2+0.05 g/L。  相似文献   
3.
常从媒体上看到,某煤矿发生安全事故,而其相关制度却是完整无缺,不仅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煤矿灾害应急处理预案"、还有各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承诺书"等等.而最终还是出现了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是把大功夫花在了做秀的表面文章上,而忽视了规章制度实质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探讨了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混合燃料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变化规律.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SAXS(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MC(碳酸二甲酯)添加量(以w计)对柴油机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w(DMC)为10%〕、D20〔w(DMC)为10%〕燃烧颗粒的碳粒子平均层面间距分别增加了5.3%、15.1%,弯曲度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0%和10.3%,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增加;与柴油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0.44和0.52,下限均升高了0.2,SAXS与电镜图像对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即质量分形维数随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燃烧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的下限分别升高了0.1和0.2,表明其燃烧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9和7.9 kJ/mol,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随着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验证了燃烧颗粒微观尺寸结构和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柴油中添加DMC能够提高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越强,其在后处理过程中就越易被氧化,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EGR(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颗粒表面形态以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针对不同EGR率下产生的柴油机颗粒,采用颗粒粒径分析仪以及X射线小角散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EGR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团聚程度、团粒间隙尺寸以及表面形态等参数随EGR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EGR率从10%增至30%,颗粒数浓度峰值粒径向大粒径方向偏移,粒径在10~50 nm的核模态颗粒数浓度分别降低了14.7%和29.4%;粒径在50~500 nm的积聚态颗粒数浓度分别增加了17.1%和139.4%;总颗粒数浓度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5%和72.1%.采用EGR后,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和表面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12.1%和18.2%,表明EGR会使颗粒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程度增加.随着EGR率的增加,颗粒的团粒间隙分布有明显差异,EGR率为0时的团粒间隙尺寸主要分布在8~11 nm,EGR率为30%时的团粒间隙尺寸主要分布在4~6 nm,表明EGR可在总体上降低团粒间隙尺寸和数浓度,增加了颗粒的团聚程度和空间结构的紧密程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EGR的工况使用范围、提高DPF等后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NOx和颗粒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在观光梯、旧楼加装的模块化电梯等场所,玻璃式井道壁使用量与日剧增,一旦电梯玻璃井道壁失效,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开展玻璃式井道壁检验风险点和问题整改方案的分析工作,对加强检验质量建设工作和玻璃井道壁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从含铅烟道灰的特点出发 ,系统地介绍了处理含铅烟道灰 ,制备一氧化铅的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光度法测定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方法。在0.3~1.3mol/L磷酸介质中,过氧化氢与钒(V)及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反应形成一种组成比为1:1:1的蓝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5×104L·mol(-1)·cm(-1).过氧化氢在0.07~4.1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围绕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废气组分和废气温度等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特征的影响机制,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方法,分别研究了通入废气、N2、CO2时以及不同EGR废气温度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了燃烧关键中间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①通入CO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低,滞燃期最长,燃烧持续期最短,·OH、H2O2、CH2O·和CO等关键中间组分的生成规律与通入N2时相反.②通入N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高,滞燃期最短,燃烧持续期最长并;并且通入N2时,·OH的峰值最高,形成时刻最早,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且形成时刻提前.③随着废气温度增加,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放热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分布发展,放热率峰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延长,缸内·OH、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并且生成的区域范围变窄.④废气成分中,CO2对燃烧过程和关键中间产物的影响最大,是阻滞燃烧反应的主要气体成分,通过控制EGR废气成分和温度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拓宽EGR技术的工况使用范围.研究显示,EGR废气成分对燃烧中间产物的自由基衍化历程影响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EGR废气成分预处理研究,精确控制EGR废气温度,有助于改善燃烧过程,控制排放污染物中间产物的生成历程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