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了氢氧化钙、硫酸铝、硝酸钙、硫酸亚铁对抑制湖泊沉积物向水体释放磷的有效性,药剂投加量分别为1:1、1:2和过量,试验历时24d,4种药剂对水体磷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86.2%、91.7%、90.3%和93.1%,但处理效果随时间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目前染料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它们不但具有特定的颜色,而且结构复杂,以高分子络合物为多。且生物降解性较低,大多具有潜在毒性,在环境中的归趋依赖于很多未知因子。这些特点致使染料废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介绍了几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这些研究对染料废水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观铜络合容量也相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安培滴定法测定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时,数据处理得到的Van den Berg图在低浓度处有时出现弯曲现象。本文认为其原因是在测定铜含量较高或受铜沾污的海水样品时,数据处理过程中忽略了样品中铜的含量。并以理论模式来解释这一现象,以该理论模式的进一步推导论证为基础,提出了消除这一现象得到符合实际表观络合容量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从模型化合物的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现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 ̄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 ̄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_(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现铜络合容量也相对较高,成为黄海沿岸水的源头水。大洋水形成的黄海冷水团生物量低表观铜络合容量也低。因而沿黄海沿岸水的方向,源头高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海水受低表现铜络合容量的稀释,造成在黄海沿岸流的方向上的各站表观铜络合容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超额磷负荷为评价指标,计算武汉东湖底质中磷的可释放量为439.4t,底质磷释放实验表明其释放速率为9.47mg/m2·d。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磷水平的贡献达到25%。预测在无新外源输入条件下,其内源污染仍会使水体在近20年内保持高的磷水平。  相似文献   
7.
海口湾水质污染监测可比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口湾近10a每年三航次大面观测站磷酸盐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每年和各季度监测结果的平均值存在可比性问题,难以反映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给海洋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造成困难,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得到的监测结果没有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从水交换和海洋气象条件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监测时间尽量选择在基本相同的海况条件,布设周日连续观测站在受海况影响较小的湾中部较深的海域,一个潮周期得出污染物的平均值基本可解决大面观测站存在的可比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瑚优势度高于枝状珊瑚,群落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分析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海洋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旅游活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的珊瑚退化,但这些区域新生珊瑚的补充量相对较高,说明珊瑚生长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只要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珊瑚还具有恢复的可能性。蜈支洲活珊瑚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珊瑚覆盖率较低,珊瑚补充量较高,分枝状珊瑚的优势度高,珊瑚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这说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珊瑚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和海口湾台风引起的水交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8410号台风和9111号台风引起琼州海峡的风暴流,以及相应海口湾的风暴流。计算结果表明,8410号台风引起琼州海峡自东向西的水量输送为2.1×10^10m3,9111号台风引起北部湾向南的水量输送,其输送量为1.33×10^10m^3,8410号台风在海口湾涨水时引起风暴流流速为32cm/s,落水时风暴流流速为27cm/s,这次风暴流引起的水量运输可使海口湾污染物浓度降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