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OC)和ρ(EC)均值分别为(10.9 ±5.7)μg·m-3和(2.6 ±1.9)μg·m-3,在PM2.5中占比分别为25.2%和6.0%,ρ(SOC)均值为(5.7 ±3.3)μg·m-3,在OC中的占比为52.9%. OC和EC浓度随PM2.5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PM2.5:年均下降浓度为-7.1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6 %·a-1;OC:年均下降浓度为-1.7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2 %·a-1;EC:年均下降浓度为-0.1 μg·(m3·a)-1,年均降幅为-4.4 %·a-1],2021年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幅度反弹. PM2.5和OC浓度大小为:冬>春>秋>夏,EC浓度大小为:冬>秋>春>夏,OC和EC占比分别呈夏季和秋季高于其他季节,对应季节OC和EC占比分别为26.8%和6.9%. 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OC、EC和SOC浓度逐步上升,但在PM2.5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PM2.5污染的控制因子并不是碳组分. 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碳质气溶胶主要受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VOCs二次转化影响. 2019~2021年,EC受VOCs中机动车特征组分影响逐年下降,春季和秋季OC和EC受VOCs影响大于其他季节,春秋季节应加大VOCs排放治理,减少二次转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玲  严兴  尹平河  刘敏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189-2194
为了进一步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采用污泥活性炭强化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法进行处理,通过对比普通SBR法试验,得出投加污泥活性炭强化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SBR法。当污泥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2 g/L,容积负荷为0.5~1.5 kg BOD5/(m3·d)时,进水1 h,曝气10 h,沉淀1.5 h,闲置1.5 h,处理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达到了85%,NH3-N的去除率达到了90%。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细胞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昌成  赵玲  尹平河  #  陆钢 《生态毒理学报》2017,12(3):327-335
垃圾渗滤液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UV-Fenton处理渗滤液,并用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评估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原液以及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细胞毒性,对垃圾渗滤液中EDCs的细胞毒性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是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物质,其毒性大小为DBPBPANP。在同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中显示出不同毒性变化规律,通过GC-MS分析,结果显示UV-Fenton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这也是引起毒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也说明垃圾渗滤液细胞毒性可以通过UV-Fenton过程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烟气脱硝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氧化物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针对目前氮氧化物污染状况,分析了烟气脱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介绍了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对各类烟气脱硝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以干法为主的现象,着重介绍了SCR和SNCR两种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5.
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是高盐、高氮磷及高有机物废水,目前常采用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但因高污染物浓度及高盐度影响,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选用铁炭微电解法对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静态烧杯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pH、铁炭体积比和铁水体积比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的最佳处理条件:原水pH4~4.5,反应时间为30min,铁炭体积比为1:1,铁水体积比为2:1,出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29%和53.11%,盐度由原水的6.62%下降为3.63%,去除率达45.17%,pH由原水4.01升高为6.38。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铁水体积比、初始pH、反应时间、铁炭体积比。实验表明,采用铁炭微电解法能够对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中的COD和氨氮进行有效去除,出水的pH升高和盐度下降,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江苏持续性降雪中的水汽和动力抬升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备  尹东屏  严雯莲  孙燕 《灾害学》2012,(2):29-33,42
2008年1月下旬江苏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暴雪过程,研究发现,降雪量的大小与低空急流的日变化相对应,暴雪过程中700 hPa西南急流对水汽的输送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尺度天气系统,700 hPa急流的加速发生在降雪量增大之前,其值阈大小与6 h降雪量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急流减弱在暴雪结束以后;降雪的发生和发展与南北风的增大和冷暖平流有关,低层偏北风作为冷垫对暖湿气流的抬升和水汽的凝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江苏降雪过程中水汽主要来源于700~500 hPa,低层东风气流对黄海南部的水汽输送非常有限;强降雪的发生与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相对应,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增大,降雪量增大;在降雪过程中垂直运动对降雪量的大小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X射线荧光测厚法是对电子元器件金属镀层厚度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X射线荧光测厚仪的工作原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核心组成部分探测器的三种类型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并选取相应型号的测厚仪进行了对比测试,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守尹 《劳动保护》2007,(10):80-80
每天,人们能从各种媒体听到或看到天气预报,如沙尘暴、高温、冰雹、暴雨、泥石流、龙卷风甚至海啸等。收看天气预报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可以依据预知的气象变化,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如防暑降温,加固堤坝等,以提早预防高温和洪水,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天气预报的核心是"预报",即提前告诉人们近期将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某废弃有色金属冶炼厂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淋洗和复合淋洗方法探究盐酸、FeCl3、鼠李糖脂淋洗剂及淋洗条件对土壤中镉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1 mol·L-1)+鼠李糖脂(2%)配比为2∶1,液固比为8∶1,淋洗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土壤中镉的去除率可达86.78%,可将镉污染强度为1 180 mg·kg-1的土壤修复至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管制值(Cd-1)的要求。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活性态镉,使土壤生物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 ,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