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采用BCR法连续浸提研究铬渣中铬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铬渣中总铬和六价铬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通过铬渣动态连续浸提实验与静态浸提实验研究了浸提剂和活性炭对铬渣中铬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p H值为3.1的醋酸浸提剂浸出液中铬浓度最低,且添加活性炭后的静态浸出液中铬的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有灰色理论中的预测方法,以90—94年度的降尘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邯郸市工业居民混合区降尘含量的GM(1,1)预测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X(1)(k+1)=56029e0056412k-53083,经三种方法对模型精度检验,由模式计算的预测值与历年的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08%,关联度系数γ=0905,后验差比值C=003,模型精度为一级,经与95年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误差274%,说明本模型能真实地反映该区降尘的发展变化规律,预测数据可作为制定该区降尘防治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苯并芘(B[a]P)已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低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从受精卵开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面临着B[a]P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的威胁。本实验以热带海洋优势贝类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etensii)作为材料,研究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幼虫暴露于不同浓度(1、2、4、10和15μg·L-1)B[a]P中,在暴露后第12、24、36、48、72、84小时,分别测定其D型面盘幼虫的死亡率和畸形数。结果表明:B[a]P对D型面盘幼虫死亡率的影响明显,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其中4和10μg·L-1浓度组的响应最敏感。在1~10μg·L-1浓度范围内,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B[a]P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形态也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产生畸形个体的时间越短。另外,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48h时LC50趋于稳定,为21.56μg·L-1。研究表明,B[a]P对马氏珠母贝D形幼虫的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其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1、4和8μg.L-1)苯并[a]芘B[a]P中,检测暴露后第3、7和10天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对苯并[a]芘胁迫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为3、7 d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在第10天时被激活;在胁迫初期,GST活性被激活,随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暴露后10 d,不同质量浓度组GST活性变化趋于稳定。当暴露质量浓度相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时—效关系;而CAT活性在第7天被激活,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质量浓度(4和8μg.L-1)组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SOD、GST和CAT均可作为B[a]P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活性变化相对于SOD,GST和CAT对B[a]P的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研究了苯并[a]芘(B[a]P)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在相同暴露时间内,不同质量浓度的B[a]P均能引起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4μg.L-1 B[a]P处理组DNA含量、彗尾长度和Olive尾矩均最大,分别为34.39%、281.73和60.31μm。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彗星尾长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DNA含量和Olive尾矩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此外,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彗星试验是检测B[a]P对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作为指示B[a]P污染的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6.
冯文生  杨跃  刘若愚  杨宝 《环境工程》2018,36(1):168-172
风景区修建隧道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掌握隧道施工对风景区环境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雪山梁隧道为例,从土地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3个主要因素出发,细化得到10个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结合实际景区环境特点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环境污染程度等级。评价污染等级介于"较弱"与"中等"之间,即环境污染不显著,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研究了苯并[a]芘(B[a]P)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在相同暴露时间内,不同质量浓度的B[a]P均能引起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4μg.L-1 B[a]P处理组DNA含量、彗尾长度和Olive尾矩均最大,分别为34.39%、281.73和60.31μm。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彗星尾长明显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DNA含量和Olive尾矩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此外,在不同的染毒时间内,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彗星试验是检测B[a]P对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作为指示B[a]P污染的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对海洋贝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暴露于不同浓度(1、4和8μg.L-1)B[a]P中,检测暴露3、7和10d后,B[a]P对马氏珠母贝肝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时间3d时,随着B[a]P浓度的增加,SOD活性无明显变化,GST的活性被激活,在7d和10d受到抑制,GST活性表现为抑制,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CAT的活性在染毒后第7天受到激活;暴露时间10d时,SOD活性增加,GST活性和CAT活性均受到抑制。B[a]P暴露时间相同,GST活性和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似。B[a]P浓度相同(1和4μg.L-1)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无明显变化,GST的活性受到抑制,CAT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另外,相对于SOD活性,GST和CAT的活性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B[a]P对马氏珠母贝胁迫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识别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地下水样品采集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地下水主要离子比值等多种方法,分析泰安市旧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孔隙水以HCO3-Ca、HCO3+SO4-Ca型为主,岩溶水以HCO3-Ca型、HCO3-Ca+Mg型、HCO3+SO4-Ca型、HCO3+SO4-Ca+Mg型为主;区内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盐中的文石、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较弱;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 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集海口湾7个代表性点位表层水样,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海口湾表层水体中总PAHs平均值为33.6 ng/L,变化范围为12.3~108 ng/L,PAHs的组成以2~4环为主。分析荧蒽/芘的比值表明,海口湾水体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