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游离羟基及表面活性剂对乙草胺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以p-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PNDA)作为·OH自由基的探针,研究了H2O2及表面活性剂0206-B(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混剂)对除草剂乙草胺在水中间接光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对水中乙草胺具有光敏化降解作用,其敏化作用效应与·OH有关;而0206-B对乙草胺具有光猝灭降解作用,光猝灭降解作用效应与0206-B减少水溶液中的·OH自由基含量有关.乙草胺直接光解与H2O2作用的乙草胺间接光解相同的产物有Rf(比移值)为0.12、0.52、0.61、0.72的化合物;H2O2敏化降解抑制了乙草胺直接光解产物Rf为0.04、0.10、0.18、0.21、0.79的化合物产生,但促进乙草胺间接光解Rf为0.45、0.66的新光解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2.
3.
化工产品的生产安全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影响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很多,如何构建一套化工企业生产安全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以灰色理论为研究依据,选择常州S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运用层次灰色理论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进行科学评价,最后得出评价结论为常州S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线分析法和在线分析法同步监测了武汉市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浓度,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别。结果表明,离线分析法与在线分析法对TC的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2种方法对TC的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0.970 9)。离线分析法得到的OC浓度普遍高于在线分析法,前者为后者的1.12倍,造成OC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系统的差异。2种方法对EC测定的相关性较低(r=0.763 0),且2种方法对EC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为13.14%)也不如其对TC和OC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分别为3.42%和5.95%),造成EC结果差异的原因较复杂。离线分析法测得的OC/EC值明显高于在线分析法,鉴于OC/EC值在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规范OC/EC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降解效能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取毒死蜱废水处理系统出口处的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出能降解毒死蜱的3株高效降解菌株B、D1和D3,对降解效果最好的D3菌株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3株菌株的生长情况及对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B菌株在第3天繁殖增量达到最大,D1、D3菌株在第4天繁殖增量达到最大,B、D1和D3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都是在30℃;采用10 mg·L-1毒死蜱作为唯一碳源时,B、D1和D3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543、0.0479和0.0620 h-1;对于浓度为10 mg·L-1的毒死蜱,D3菌投入的初始菌量OD223为0.4是最适宜的;D3菌对不同初始浓度的毒死蜱降解表明,初始浓度增大,降解速率降低,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光催化剂Cu_xZn_(1-x)S/RGO,实现了Cu_xZn_(1-x)S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_xZn_(1-x)S/RGO用于环丙沙星(CIP)的催化降解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物的组成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状的Cu_xZn_(1-x)S颗粒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Cu~(2+)的掺杂增强了Cu_xZn_(1-x)S/RGO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范围的响应,石墨烯的引入抑制了Cu_xZn_(1-x)S纳米颗粒的团聚,提高了光催化性能.此外,Cu_(0.1)Zn_(0.9)S/RGO_(10)对CIP的降解速率分别是ZnS、Cu_(0.1)Zn_(0.9)S的8倍和4.4倍.  相似文献   
7.
Yuan  Jingjing  Huang  Bingji  Lu  Yuchen  Jiang  Ling  He  Guangyu  Chen  Haiqu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22,20(5):2751-2756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Bisphenol A is a pollutant issued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lastics such as polycarbonate and epoxy resins, yet actual bisphenol A monitoring in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