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解决在排污权交易的前提下,企业如何积极主动地实施清洁生产,处理好排污权交易与清洁生产的关系。在排污权交易对清洁生产激励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对比和类比的方法,论证出排污权交易对清洁生产实施提供了经济支持,清洁生产对排污权交易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这种互为动力、支撑的关系,构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为企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吸附重金属方面的潜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关于重金属对微生物及其EPS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Bacillus vallismortis对锌铜矿捕收剂苯胺黑药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为了解重金属对菌株的胁迫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Zn(Ⅱ)、Cu(Ⅱ)胁迫对菌株EPS产量、组分变化特征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Ⅱ)胁迫下,菌株培养至稳定期产生的EPS最多,当Zn(Ⅱ)为12 mg·L~(-1)时EPS产量翻倍,达到100.84 mg·g~(-1)(以VSS计),Zn(Ⅱ)能刺激菌株产生更多富含—COOH和—OH的胞外多糖;菌株在Cu(Ⅱ)胁迫下需培养至对数期产生的EPS最多,在Cu(Ⅱ)为6 mg·L~(-1)情况下EPS产量最高为60.65 mg·g-1(以VSS计),Cu(Ⅱ)的胁迫作用提高了菌株EPS中富含N—H和C—N的蛋白质含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2种金属能通过胁迫菌株产生特异性EPS,为金属离子提供大量适用性结合点位,显著提高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对应用生物法处理同时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型选矿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视角,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上海市的绿色发展因素。首先确定了由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子系统交叉融合而构成上海市绿色发展系统,再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和上海市2012—2019年的数据构建上海市绿色发展模型,响应“十四五”规划在绿色发展方面设立的目标,构建多个未来发展情景并进行指标参数调控,依据各个情景的仿真结果,分析并总结了“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上海市的绿色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生态环境建设支出、研发支出、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于产业的投资结构调整,上海市对从业人员结构的调整可以高效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碳排放,从而快速实现上海市的“双碳”目标;针对化学污染物的治理,污染源防治不但十分有效,而且有利于持续性发展,这些措施应是上海市政府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Sewage sludge (SS), a by-produc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onsists of highly concentrated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including phosphorus (P). In this study, P with different chemical fractions in SS under different drying and roasting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tocol. The drying and roasting treatment of SS was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scale furnace. Two types of SS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temperatures were analyzed by 31P NMR spectroscopy. These samples were dried by a vacuum freeze dryer at ?50 °C and a thermoelectric thermostat drying box at 105 °C.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organic P (IP) content increased as the organic P content decreased,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 increased because IP is a form of phosphorous that can be directly absorbed by plants. 31P NMR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e change in P frac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Non-apatite P was the dominant form of P under low-temperature drying and roasting, whereas apatite P was the major one under high-temperature drying and roa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aff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  相似文献   
5.
Ali  Waqar  Aslam  Muhammad Wajahat  Feng  Caiyan  Junaid  Muhammad  Ali  Kamran  Li  Shehong  Chen  Zhe  Yu  Ziheng  Rasool  Atta  Zhang  Hua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19,41(5):2223-2238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amination status, distribution,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health perspectives of arsenic (As), uranium...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了新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酯化油脂的含量,在pH=4、C/N=100条件下发酵合成的微生物油脂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产率可提高至1.81 g·L~(-1)和13.06%.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4种模拟含糖废水对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微生物油脂进一步甲酯化为生物柴油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乳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达到3.90 g·L~(-1)和24.55%.研究表明,以剩余污泥微生物为菌源,采用木糖等含糖废水为培养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合成可酯化的微生物油脂含量,进而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