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复合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其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从完善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角度,提出了破解技术瓶颈的建议,即辨析流域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构建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开发水文节律影响预测法规模型、完善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基础,解析了沿海港口生态承载力预警的内涵及特征,构建了一套基于"3S"技术的沿海港口生态承载力预警系统,内容包括警源指标监控、预警指标计算、预警等级判定及警情分析和生态预警响应机制等,并以厦门港为例验证了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沿海港口资源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煤炭矿区、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区域开发等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众多实践  相似文献   
4.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我国当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为保护物种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全新保护网络与重要监管支撑。本文简要回顾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现状及发展历程,以优先保护单元中生态保护红线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保护重要生态空间、保障栖息地完整性和连通性以及管控人为开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监测评估制度缺失、区域人为干扰活动增多、主动监测能力依旧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分区管控遥感监测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人为活动管控力度、加强新技术方法应用和推动各部门协同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11月6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29号)起,煤炭矿区规划环评得到了大力开展,特别是山西、内蒙、陕西等煤炭资源富集省区,已有60多个煤炭矿区规划环评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审查.  相似文献   
6.
借鉴区域经济-海洋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厦门港发展与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耦合协调关系的定量分析技术体系,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识别及作用机理剖析、耦合协调系统的表征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关系定量分析等,为沿海港口发展与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也为沿海港口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86与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生成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GIS 8.3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形叠加、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获取该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和面积转换矩阵,揭示了该流域1986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14年来的变化特征,并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14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引发了流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对环境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开展规划环评人群健康评价,从宏观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已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对国内外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和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规划环评中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内涵和评价程序,对推进人群健康评价的保障措施提出建议,为实现源头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保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本文对此通知中关于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界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任务和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定位,以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分析了生态功能改善实现的关键点,包括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三江源地区水质和水量,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等,运用“原因—效应—响应”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功能改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将全省72.25%的国土面积识别为生态空间,布局上涵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各类保护地等,实现了对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②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针对河湟地区生态需水保障问题,对湟水河干支流32个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指标;同时,划分了9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以实现水量保障和水质改善.③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青海省“三线一单”共划定563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重点管控单元将工业园区和矿区划为独立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矿区开采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显示,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可支撑青海省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