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榆林地区甘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晓荣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6):402-402,414
根据对陕西省榆林地区甘草资源的调查研究,论述了甘草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开发利用价值、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甘草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准确获取洪水受影响区域是洪水灾损评估的重要信息,可为政府制定应急救援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传统洪水评估方法存在的时效性差、工作量大和费时费力等不足,本研究以广西“西江2020年第1号洪水”灾情为案例,首先对NPP-VIIRS DNB夜光遥感数据进行统计量法辐射归一化处理;其次构建市级、县级尺度的人口评估模型进行模型适宜性和尺度适宜性分析,基于多项式最优模型反演受灾人口数量并进行对比验证;再其次基于洪水发生前后夜光亮度变化提取识别灾后受灾影响变化区域,并监测灾后恢复进程;最后构建灾情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研究结果可得反演受灾人口的准确率为79.4%,与新闻报道具有一致性,表明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评估洪水受影响区域及受灾人口的准确性较高,具有可行性;同时基于WebGIS将灯光密度、灾情统计、多媒体数据进行集成开发,实现灾情动态信息在线可视化展示,可为政府及公众及时掌握灾情进而有效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实地调查,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负荷法对其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18年兰陵溪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118.64、99.31、10.08 t/a.种植业源TN、TP排放量分别为89.77、9.05 t/a,其中以茶-果间作的排放量最大,其...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以廊坊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不足;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一套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工作程序与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灾害识别,财产易损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损失预测与风险区划,确定规划目标与减灾措施,规划编制6个阶段;以廊坊市为例,拟定了一个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分级法和减灾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找出威胁廊坊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和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廊坊市的灾害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把无效果投入产出模型(IIM)引入到重要基础设施的相互依赖性模型研究中,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通过问卷调查从各领域专家处获得,并使用三角模糊数对该估计值进行修正,最终分别用依赖性指标和影响增益指标评价相互依赖性造成的影响;采用专家调查法和三角模糊数估计模型的参数值,构建了重大自然灾害中重要基础设施的相互依赖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中国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中重要基础设施的依赖性研究中,比较得到受影响最大的设施系统和依赖性最大的设施系统,为防灾减灾和有侧重地进行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分结构特征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对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进行合理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层研究林分结构对灌木层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林层是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层次,而林分总体结构特征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关系;(2)用13个林分结构参数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各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拟合方程都通过显著性检验,R2为0.246-0.630,且仅剔除了树高和大小比数2个变量而保留了其它11个林分结构变量,说明林分结构的综合作用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有较大影响;(3)林分结构可分为3类,分别为林分竞争状况因子、水平结构及冠幅因子和垂直结构及生长因子;(4)上林层林分结构总体上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典型相关系数为0.822(P=0.014),其中垂直结构及生长因子为主要影响因子,权重为0.962。在马尾松林中,上林层林分结构中的垂直结构与生长因子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经营管理中,可通过调控上林层林木的胸径、冠长及冠层垂直结构等以达到提高林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人工林枯落物和表层土壤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江流域平原湖区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室内浸泡法,分析比较了7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表层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大于未分解层,未分解层蓄积量以池杉林(Taxodium ascendens)最大,半分解层蓄积量以苏柳林(Salix jiangsuensis)最大.池杉林的总蓄积量最大,为3.90 t/hm2;(2)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其值分别为263.63%~530.86%和209.17%~277.91%.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5~4.48和4.15~6.02t/hm2,分别以池杉林和苏柳林最大;(3)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为0.44~3.11 t/hm2,半分解层为0.75~3.82 t/hm2,分别以池杉林和二球悬铃木林(Platanus acerifolia)最高.总最大持水量和总有效拦蓄量均以池杉林最大,分别为9.61和5.64t/hm2;(4)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显著增加后减缓,最后达到饱和,两者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前期吸水速率较大,后急剧变小,最后趋近于0,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5)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最大的均为苏柳林,分别为1 116.27和213.27t/hm2.枯落物层以池杉林水源涵养能力较好,土壤表层以苏柳林水源涵养能力较好.总体来看,以苏柳林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