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以天然土壤为吸附材料,处理水溶液中的Pb2+,研究3种土壤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过程并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吸附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棕壤和钙层土对Pb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红壤,3种土壤对Pb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与二次动力学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3种土壤吸附Pb2+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描述最为合适,其次是Temkin方程,再次是Frenudlich方程,钙层土对Pb2+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由实验数据得出的反应热力学参数说明3种土壤对Pb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Pb2+在饱和吸附的土壤表面覆盖率并不高;土壤对Pb2+的吸附能力受各种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电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阐述了近年来电絮凝技术在废水处理和给水净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应用局限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聚糖菌在污泥颗粒化中的脱氮能力及其微生物生态特性,采用反应器工艺、批式试验、显微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来评估其反硝化能力,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的微观结构,探索聚糖菌和聚磷菌在不同粒径污泥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对有机物的吸收率稳定在90%以上.颗粒污泥的沉降指数(SVI10)稳定在30-50 mL g-1,远低于接种污泥的108.2 mL g-1.聚醣菌颗粒污泥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反硝化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和70%,氮气为主要气态产物.聚糖菌颗粒污泥被大量的四联球菌结构所充斥,丝状菌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构架和搭桥的作用.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聚糖菌可生存于各尺寸颗粒化污泥内;而聚磷菌受到严重抑制只能较少地分布在颗粒污泥的外围空间.上述结果表明,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搅拌—排水—好氧曝气的处理模式成功培育出具有聚糖特性的颗粒化微生物聚集体,培育成功的颗粒污泥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在整体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中聚糖菌为优势种群.图8表1参19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净水器净化放射性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放射性元素代替放射性同位素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筛选出了对一、二价阳离子有较好处理效果的D1树脂和对阴离子有较好处理效果的D2树脂。该净水器对两个水源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表明 ,对试验水样中污染物的放射性强度均能净化( 2 0L)达到 99%以上 ;即使处理水量达到 35L时 ,其净化率仍能达到 97%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胞外聚合物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物的贡献和影响,通过对膜表面的EDX分析,发现膜污染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采用碱液离心提取法提取反应器污泥和膜污染物中的EPS,发现二者的EPS主要由相对分子量在12000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组成,而且这些大分子物质基本上都是难降解的;以TOC表征EPS总量,并对其中多糖、蛋白质、DNA等组分进行测定,发现膜污染物中的EPS浓度是反应器污泥中的4倍左右,多糖类物质是首要的膜污染物,蛋白质对膜污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应器内DNA含量要高于膜污染物中,可证实DNA不是主要的膜污染物;通过电泳分析发现,二者大片段区间内的DNA的分子量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掠夺越来越厉害,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保护环境已是刻不容缓。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是世界的1/4,且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中国北方,可用的水资源每年人均只占全国的1/2弱,水资源极度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