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上海地区高空气流长距离输送轨迹及其与酸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上海地区的高空气流输送轨迹。不同月份影响上海的高空气流来向不一。轨迹输送路径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有关,且与上海地区出现的酸雨有关。研究表明,上海地区的酸雨,除与局地污染有关外,还与远处输送的外来污染有关。这些外来污染影响,主要来自上海西南向的北部湾和两广等地。也有部分来自东北——东方向的南朝鲜和日本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苏省实例,对环境保护具体纳入小康和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机遇,难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价格体制改革中的环境政策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价格体制改革为主线,着重分析和评价价格体制改革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提出进一步利用价格杠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COD=759.63 mg/L),重点研究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1.2、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2.5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_3~(2-)、HCO_3~-和叔丁醇的引入抑制了废水COD的臭氧氧化去除,尤其是叔丁醇的加入使COD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去除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臭氧氧化法对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部分省(市)颁布的29份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监测领域、运行管理和监督制裁作为政策文本的分析框架进行计量分析。部分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以往混乱的社会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但多数省(市)的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存在市场准入条件苛刻、监测领域有待放开、运行管理模式僵化、监督制裁手段单一等难题。最后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有序开放监测领域、构建多元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裁体系等4项建议对上述难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6.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7.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ENMs) alone could negatively impact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ir role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toxic substanc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toxicity of nano-Al(2)O(3), inorganic As(V), a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was examined with C. dubia as the model organisms. Bare nano-Al(2)O(3) particles exhibited partial mortality at concentrations of greater than 200mg/L. When As(V) was also presen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s(V) was accumulated on the nano-Al(2)O(3) surface, and the calculated LC(50) of As(V) in the presence of nano-Al(2)O(3) was lower than that it was without the nano-Al(2)O(3). The adsorption of As(V) on the nano-Al(2)O(3) surface and the uptake of nano-Al(2)O(3) by C. dubia were both verified. Therefore, the uptake of As(V)-loaded nano-Al(2)O(3) was a major reason for the enhanced toxic effect.  相似文献   
8.
钢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砌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其优良的保温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钢渣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对钢渣不同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砌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添加5%~35%钢渣所制备的钢渣泡沫混凝土砌块,其密度等级为JC/T1062—2007中的B10级,掺人5%、15%钢渣的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A3.5等级,掺人25%、35%钢渣的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A2.5等级。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在同一钢渣掺量的情况下,泡沫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变化率增加显著,而且随着钢渣的加入量升高而增大。钢渣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泡沫混凝土砌块的后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解重量分析法研究了废轮胎粉、炼焦煤粉(简称煤粉)及混合样的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废轮胎粉的热解出现三个显著的失重峰,煤粉热解仅出现一个显著失重峰。与煤粉热解相比,废轮胎粉热解开始失重温度和失重基本结束的温度相对较低,失重速率较大,且失重量较大。煤粉与废轮胎粉的显著失重存在重叠的温度区间(360~450℃),说明废轮胎粉与煤粉可以进行共热解。随废轮胎粉质量分数增加,共热解物料总失重率增加。废轮胎粉与煤粉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在280~540℃时协同效应抑制共热解挥发分的逸出,导致失重量降低,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升高;高于540℃后,协同效应促进共热解反应,使共热解总失重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林火风险预测精度,挖掘地图上隐含的空间信息、时间序列上隐含的长期趋势和循环波动,提出1种基于缓冲区重采样的长短期记忆(LSTM)林火预测模型,选取15个与林火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方差膨胀因子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的因素具有共线性,并采用信息增益率验证筛选结果的合理性。考虑到火灾的空间聚集特性,采用缓冲区分析与过采样相结合方法减少样本不均衡现象的影响,最终得到176 732条样本。对12个影响因素和研究时间段的火点建立LSTM预测模型,对森林火灾发生风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缓冲区重采样的LSTM林火预测模型有效考虑时空上隐含的信息,预测模型准确率为87.06%,特异性为97.99%,敏感度为76.12%,阳性预测率为97.43%,阴性预测率为80.41%,ROC曲线与AUC值均优于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这2种基准算法。维尔克松秩和检验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基准算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林火风险预测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