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气质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兰州西固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描述该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大气质量模拟模式——柱子模式。将该模式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基本上能够定量地描述当地所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形成过程,可为污染评价、预测及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德国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相当重视,实验室内安全设施齐全,气罐使用管理严格,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高,废弃物处置规范。与之相比,江苏省监测系统的实验室在安全重视程度上还存在差距,在安全设施的配备、管理及宣传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建议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以德国先进经验为抓手,重点从提高安全意识、改造通风系统、规范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着手,切实改进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为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后接种于生物滴滤塔中,挂膜启动后处理模拟氯苯废气(简称氯苯废气),考察了生物滴滤塔在挂膜启动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1 d后生物滴滤塔成功挂膜,此时氯苯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阶段,随着进气中氯苯质量浓度由303.82 mg/m3逐渐增至1 489.05 mg/m3,氯苯去除率从85.1%降至70.1%。处理氯苯废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空塔停留时间超过45 s,喷淋液流量31.8 mL/min,氯苯负荷23.97~128.01 g/(m3·h)。生物滴滤塔对喷淋液的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喷淋液pH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The temporal behavior of HONO and NO2 was investigated at an urban site in Guangzhou city, China, by means of a DOAS system dur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2006 intensive campaign from 10 to 24 July 2006. Within the whole measurement period, unexpected high HONO mixing ratios up to 2 ppb were observed even during the day. A nocturnal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about 8.43 ± 0.4 ppb was detected on the night of 24 July 2006. Combining the data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by different instruments, the coupling of HONO–NO2 and the possible formation sources of HONO are discuss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HONO to NO2 ranged from (0.03 ± 0.1) to (0.37 ± 0.09),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0.01–0.1). Surprisingly, in most cases a strong daytime correlation between HONO and NO2 was found, contrary to previous observations in China. Aerosol was found to have a minor impact on HONO formation during the whole measurement period. Using a pseudo steady state approach for interpreting the nocturnal conversion of NO2 to HONO suggests a non-negligible role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for the heterogeneous HONO formation from NO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地面水中重金属元素Cu、Zn、Cd、Pb、Cr、Ni及Hg溶解态与悬浮态的分离技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上述元素,并比较了分离后两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差异。实验结果,重金属元素大部分以悬浮态存在于水体中,溶解态的含量极微。采用最佳的过滤分离(滤膜和滤纸)和离心分离技术,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而澄清分离是不可取的,因其难以规范化。指出在地面水分析中,必须建立严谨和统一的地面水预处理技术,才能保证环境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用CBMN法评价4-氯酚与富里酸对CHO细胞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HO细胞和CBM法对4-CP(4-氯)及春FA协同作用的细胞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选用的细胞学毒性参数为总微核率(MN)、含微核的双核细胞率(BNMN)、核分鲜明指数(NOI)和南分裂阻断增殖指数(CBPI),结果表明:FA单独处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引起显著性差异;4-C客FA联合处理与4-CP各浓度分别处理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对于BNMN和NDI,P〈0.01;对于MN和CBPI,P〈0.05  相似文献   
7.
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小环藻竞争实验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苏文  金相灿  姜霞 《生态环境》2006,15(1):129-133
改变培养基的氮源形态和碳源浓度,研究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和四尾栅藻的单藻增长行为,筛选适宜的培养基作为混藻竞争实验的共培养基。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氨氮培养基中的最大生物量K和最大比增长速率r均不及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培养基;添加高浓度HCO3-(NaHCO3 1.410 mmol/L)能够提高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藻细胞对氨氮的吸收能力;较低碳源浓度(NaCO3 0.0943 mmol/L)的培养基中,四尾栅藻的初始比增长速率及生物量远高于铜绿微囊藻,但其最大比增长速率r低于铜绿微囊藻,在实验的第10天左右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超过四尾栅藻;小环藻不能在较高浓度碳源(NaHCO3 1.504 mmol/L)下存活;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与小环藻均可在以氨氮(HA)或硝态氮(HN)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单独培养并达到实验所需生物量,因此,HN和HA可以作为实验室内这三种藻共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今后研究藻类种间资源竞争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CBMN法评价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HO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某自来水厂7个处理工艺流程水中的有机提取物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比较了各样品的含微核的双核细胞率(BNMN)、核分裂指数(NDI)和胞质分裂阻断增殖指数(CBPI),实验表明,源水加氯后比源水的细胞性增大,经机加池和煤砂滤池处理后的水样毒性较大,其中煤砂滤池水毒性最大,机加池水次之,经炭吸附后的水样比炭吸附前水样的毒性下降,管网水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 .)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wn L .)3种沉水植物,在温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NaOH-P有明显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分别吸收和转化了36.9%和33.2%,而金鱼藻对沉积物NaOH-P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着植物的生长,由于根系的吸收作用,沉积物中Olsell-P发生了从非根际→根际→沉水植物的迁移过程,其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更为明显.因此,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磷释放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杨苏文  姜霞  金相灿 《生态环境》2007,16(2):347-351
HCO3-为湖泊水体中藻类重要的无机碳源,其含量多少的变化对藻类优势种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含HCO3-培养基HAC与无HCO3-培养基H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小环藻(Cyclotellasp.)进行纯培养和共培养竞争实验,考察HCO3-对藻类优势种形成的影响。利用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拟合纯培养三藻的生长曲线,并求出最大增长速率r以及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求出各自竞争参数。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在HAC中纯培养和共培养的生物量K和最大增长速率r均远大于在HA中,表明这两种藻的增殖需要HCO3-作为碳源平衡胞内营养平衡;小环藻不能在有HCO3-的培养基中生存。在HAC中,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相当,实现共存。铜绿微囊藻在无HCO3-环境中对营养资源更具竞争力,其对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是相反抑制的1.6倍,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61倍;四尾栅藻在无HCO3-环境中竞争力弱于铜绿微囊藻强于小环藻,其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10倍;小环藻在HA竞争试验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