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城市太阳辐射资源及利用现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有关资料,对昆明城市太阳辐射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得知,昆明地区太阳辐射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太阳能热水器在干季晴好天气时增温效果显著。通过对不同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和不同增温率的太阳能热水器等的计算,可以看出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效应是十分显著的,但仍有较大空间。加大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工作对于城市太阳能利用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昆明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年平均气温约升高0.5℃/a左右;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昆明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其中室内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室外气温,干季大于雨季;不论是干季还是雨季,城市增温效应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而城市人口增加对平均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增加1km2,年平均室内气温将升高0.0054℃;年平均气温升高0.012℃.而城市人口增加1 万人,年平均室内气温升高0.0259℃;年平均气温升高0.0098℃.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影像数据基础上,采用ERDAS和ArcGIS分析得出"十二五"期间清河、凡河和蒲河3个流域的土地利用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清河流域和凡河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自然类型面积之和占流域总面积比例超过50%,蒲河流域则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人工类型为主,面积之和占比超过80%;"十二五"期间各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的现象,清河流域变化最大,蒲河最小.  相似文献   
4.
以水专项在辽河流域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及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为基础,分析"十三五"时期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提出构建成套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大平台、全面建设并优化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行水环境管理的动态调节机制和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水环境管理研究思路,并指出研究应密切结合地方管理,充分发挥地方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为水专项第三阶段"综合调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海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空间插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的支持下,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规则样条(regularize spline,RS)和张力样条(tension spline,TS)4种插值方法对2006年7月获得的大连湾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对插值结果的精确度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和比较不同插值方法获得的分布图。结果表明,插值精确度普通克里格>反距离加权>张力样条>规则样条;4种方法均能较客观的模拟出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分布趋势,但是在整体趋势和局部趋势两方面的综合考虑下,普通克里格的表现效果更好。文章进一步指出,在确定站位数量及分布前提下,插值结果的精确度可以通过选择空间插值方法得以改善,但其根本还是取决于站位布置的数量和其分布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黄河入河沙漠颗粒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入河沙漠颗粒物在天然水(河水和海水)中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用改进的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①改进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适用于描述黄河入河沙漠颗粒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其物理意义更明确,得到的拟合参数更合理;②颗粒物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变化范围为41.322~357.143mg.kg-1,其中居延海颗粒物Y2的Qmax最大.Qmax与颗粒物(Y1~Y5)的有机质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除巴丹吉林沙漠颗粒物Y1外,颗粒物的临界磷平衡浓度EPC0值均大于其相应水体的磷浓度.Y1在黄河水中吸附磷的EPC0小于相应水体的磷浓度0.0100.053 mg.L-1,而在渤海海水中却大于相应水体的磷浓度0.1090.074 mg.L-1,表明Y1吸附了黄河水中的磷,进入渤海后Y1原有吸附可交换态磷NAP转移到海水中.其它颗粒物与相应水体进行磷交换的过程中存在着解吸磷的现象,具有向相应水体释放磷的能力;④黄河入河沙漠颗粒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是过溶液浓度轴0.00的交叉型等温线,这种新型交叉型吸附-解吸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其吸附特征和天然粒子的双重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8.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的问题,以微囊藻毒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并对其催化氧化微囊藻毒素过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微囊藻毒素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效果,当[H2O2]=8 g/L、[Fe2 ]/[H2O2]=1/12、pH=2时,反应在30 min内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时通过实验得出了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方程为:r=2.31×106exp[-23 300/(RT)]C0.H492O2C2.22M。  相似文献   
9.
A basin-wide air quality trend analysis for the South Coast Air Basin of California is conducted for hydrocarbons (HC), NOx, O3 and CO using multi-station composite daily maximum-hour average ambie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third quarter (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 from 1968 to 1985. Emissions and air quality trends are compared for the period 1968-1984. Ambient HC and NOX trends are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estimated emission trends of HC and NOx, while a definite, downward trend of ambient CO is consistent with vehicular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Basin-wide ambient HC, NOx and O3 appear to show downward trends for the period 1970-1985, but because of high fluctuations it is difficult to delineate trends for shorter periods. The meteorology (850 mb temperature)-adjusted O3 shows a more consistent downward trend than does unadjusted O3. Polynomial and multiplicative regression models for basin-wide empirical O3-HC-NOx relationships Indicate that the O3 variation is explained largely by th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 (850 mb temperature) although model estimations are improved by adding HC and NOx concentration terms.  相似文献   
10.
A simple and highly effective 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 (S/S) technology of elemental mercury using only sulfur with paraffin is introduced. First, elemental mercury is mixed with an excess of sulfur powder and heated to 60 degrees C for 30 min until elemental mercury is converted into mercuric sulfide (HgS black, metacinnabar) (Step 1). Then, metacinnabar with additional sulfur is poured into liquid paraffin (Step 2). Finally, the mixture is melted at 140 degrees C and settles to the bottom of the vessel where it cools and solidifies under the layer of liquid paraffin (Step 3). The proposed S/S method with sodium sulfide nonahydrate (Na2S x 9H2O) as an additive is also tested for comparison. The average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est values are 6.72 microg/L (no additive) and 3.18 microg/L (with additive). Theses concentrations are well below the Universal Treatment Standard (25 microg/L).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evaluated from accelerated leach test and average headspace concentration of Hg vapor after 18 hr are 3.62 x 10(-15) cm2/sec, 0.55 mg/m3 (no additive) and 5.86 x 10(-13) cm2/sec, 0.25 mg/m3 (with add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