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系统论角度探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以及绿色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基础。基于2004—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讨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仅为0.336 3,处于较低水平。样本期内,耦合协调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并呈现较大波动性的特征,主要由低水平的绿色发展所致。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单极作用,而绿色发展对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存在抑制作用。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外溢效应较弱,并且在数值上波动剧烈,空间外溢性低严重影响着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一步地,黄河流域的两大城市郑州和济南,均没有发挥其作为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黄河流域还未形成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的内生发展机制,这不利于黄河流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提升。据此认为: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之路应牢筑绿色可持续发展底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绿色农业需要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因此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现有文献在投入产出指标选择上未达成统一认识,尤其对于非期望产出指标的选择争议较大,因此影响测算结论的科学性。本文在综合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农业的发展现实及统计数据的口径资料,对农业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重塑,着重分析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现实基础,利用基于SBM-DDF方法的Luenberger指数对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和收敛性。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平均碳排放强度从2001年开始经历了小幅上升期和平衡期,并在2006年之后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中部农业碳排放强度最高,西部最低。(2)碳排放的无效率和机械动力投入的无效率是各省农业绿色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劳动投入的无效率性显著,尤其西部应该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3)中国农业绿色TFP年均增长率为1.56%,增长率在东中西部依次递减,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依次下降。(4)除粮食主销区存在绝对β收敛外,全国、东中西部、其余粮食功能区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σ收敛;但全国及各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结论启示,依靠提升绿色TFP来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尚有很大空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省份应加强与"前沿省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逐步缩小与"前沿省份"的差距;特别对于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不利于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