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世纪70年前,全球因灾害每年经济损失400亿美元,其中40%是洪涝灾害损失.1988年我国发生洪涝灾害62次,居20多个常见灾种之首位,经济损失254亿元,占灾害总损失的54%.江淮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产业密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约占全国1/7的土地,1/4的人口,提供了1/3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长江下游南翼的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城镇密集,士地面积仅占全国0.4%,人口占3%,而工农业产值竟占全国1/6.江淮丘陵和里下河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钢铁和商品粮基地.因而防治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具有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家其 《灾害学》1992,7(1):90-91,94
正值太阳活动22峰期间,1991年夏江淮流域下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符合于江淮下游地区历史旱涝变化与太阳活动关系的一次洪涝灾害。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副高活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最后将两者叠加,勾划出全球变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旱涝灾害分布大势。结果显示:在未来稳定暖的时期,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及嘉陵江上游地区易涝,其中以东南沿海为甚;黄淮、华北、环渤海湾地区易旱,其中以黄淮为甚。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水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水文发生了变化,雨后涨水快、退水慢、水位持高不下为其主要特征,从而加重了防洪压力。本文就这一变化与三角洲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作探讨,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不同分辨率建立了近二千年和近五百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曲线。得出近二千年我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在11世纪前低处于低发时期,11~12世纪灾害迅速增加,以后通过两峰两谷于19世纪进入灾害群发时期。近五百年,17世纪和19世纪中叶后为两个灾害群发时期。上述灾害群发时期都发生在数百年气候变化暖的背景下的暖期和冷的背景下的冷期。另外在气候转折时期,我国重大气象灾害也群发。根据上述关系,估计现今至2030~2050年,具有灾害群的气候变化背景,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将群发,特别是洪涝与风暴潮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对于大面积干旱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作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题,其中某些如水域环境变化等,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为复杂。对此必须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熵增,以求区域环境的久治长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