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矿区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现在最先进的信息采集手段-遥感技术来研究矿区的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是如何在遥感影象中提取矿区的环境污染信息。结合在山东肥城矿区进行的调查研究和环境监测结果及其相应分析。对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区环境污染监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矿区受污染植被和水体信息的提取,提出了适合于矿区环境研究的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交了矿区相应的环境污染信息影像解译成果。为在矿区环境污染研究中进一步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快速有效的监测评价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峡库区王家沟一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选择180、175、165和155 m这4个高程以探讨水位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其中,175、165和155m高程坐落在消落带内,分别表现为短、中和长期淹水,180 m高程作为对照,为永不淹水的陆地.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为0~20 cm,每周采集一次.结果表明,180 m高程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均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而175 m高程处SOC和TN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各高程上的SMBC和SMBN及其分配比例呈现出秋高夏低的季节变化形态,表明消落带夏季高温低湿的土壤环境限制了微生物活性及土壤有机碳氮的周转速率.数据分析表明,与180 m高程相比,消落带上的175 m和165 m高程SOC、TN、SMBC及微生物商、SMBN及其分配比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155 m高程除了SMBN及其分配比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与未淹水对照点相比较,中短期淹水有利于提高消落带土壤碳氮含量及周转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而长期受到江水淹没胁迫的土壤则会抑制土壤碳氮以及SMBC含量,并降低SOC的周转速率.相关分析表明,SMBC和SMBN均与地下5 cm处温度和p H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地下5cm处的温度以及p H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缙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轻组及颗粒态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利国  江长胜  郝庆菊 《环境科学》2015,36(7):2669-2677
选取缙云山阳坡同一海拔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林地)、果园、坡耕地和撂荒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0~60 cm深度内每隔10 cm采集一个土样,测定土壤轻组有机碳氮(LFOC、LFON)和颗粒态有机碳氮(POC、PON)含量,并计算其分配比例和碳氮比.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林地转变为坡耕地后,LFOC及LFON含量分别降低了71.42%和38.46%(P0.05),转变为果园后变化不明显,坡耕地撂荒后其含量分别升高了3.77倍和1.38倍(P0.05);林地转变为坡耕地或果园后,POC及PON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坡耕地撂荒后其含量分别增加了4.12和1.25倍(P0.05).林地转变为坡耕地后土壤LFOC及LFON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转变为果园后则明显升高,而POC及PON分配比例变化均不明显;坡耕地撂荒后,LFOC、LFON、POC、PON分配比例均显著增加.土壤SOC/TN为撂荒地(12.93)林地(8.53)果园(7.52)坡耕地(4.40),LFOC/LFON为撂荒地(16.32)林地(14.29)果园(11.32)坡耕地(7.60),POC/PON为撂荒地(23.41)坡耕地(13.85)林地(10.30)果园(9.6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为果园或坡耕地后容易导致土壤轻组有机碳氮的损失,而坡耕地撂荒则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积累;林地转变为坡耕地减弱了土壤有机碳氮的活性,而林地转变为果园以及坡耕地撂荒均使土壤有机碳氮活性增强;林地转变为坡耕地和果园加剧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相对而言,坡耕地撂荒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固定.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基准地震台站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基准地震台站的定位应是监测、预报、科研一体化的野外实验基地 ;基准地震台站的发展目标应是建立世界一流地震台站。此外 ,还从强化基准地震台站管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的角度 ,就基准地震台站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资源优化配置、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深化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污染源自动监控手段在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了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和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使用要求,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和异常报告的法律义务规定进一步明确.本文从自动监测、监控的主体责任以及电子证据使用、证明力等方面,对生态环境领域利用监控...  相似文献   
6.
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和执法监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自动监控工作管理机制完善与改革过程中,自动监测数据用于行政执法时的合法合规性、数据有效性认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争议。针对未联网自动监测设备数据认定问题,建议明确"联网即有效"的时间节点;涉及未验收自动监测设备的数据认定问题,建议审慎处罚,不以验收状态认定数据有效性;针对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影响数据有效性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运行标准、提高违法成本;针对特殊工况影响数据有效性问题,建议科学合理制定豁免政策;涉及非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的问题,建议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其自证守法、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辽宁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以来实施的17个整治修复海岛开展开发潜力评价,建立6大类23个指标因子的评价指标分类体系,选取PPC-AHP-DM组合模型对各海岛开发潜力进行了横向静态分析与对比,确定了各海岛在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后开发潜力综合排名及自身开发潜力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大笔架山岛相对于其他海岛排名较为靠前,张家山岛、杨家山岛排名较为靠后,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后各海岛相对于自身开发潜力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整治修复工程类型不同,其提升幅度各异,大笔架山岛、觉华岛、张家山岛、杨家山岛等开发潜力提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技术进行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移动式微孔曝气复氧机结合投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消除试验区河道的黑臭、改善水质指标,同时消除河道岸边黑泥,降低蓝藻爆发率。试验结果为短期内无法完全截污、进行大规模施工困难较大的黑臭污染河道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借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范围内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4个重点行业的VOCs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重点行业VOCs自动监控设施存在覆盖率不足、规范化不够、监测结果比对难、管理应用少等问题,并提出了细化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要求、规范仪器市场秩序、提高自动监控质量、完善自动监控技术规范和标准、强化以用促管等建议,旨在为规范指导VOCs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提高VOCs自动监控数据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控将进入全面、深入监控的新阶段,面向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面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条件,首先要解决战略问题,要结合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等已有实践,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确定环境监控的总体框架和推进策略,以指导"十二五"期间环保部门更好地推进环境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