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筠  伍国凤  朱莉  周夏  付丽佳 《灾害学》2008,23(2):19-23
研究公众自然灾害知觉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宣教活动、构建社会预防文化。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大学生的自然灾害知觉现状及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自然灾害知觉中存在不安全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灾害知识和经验存在过高估计的乐观偏差;在灾害预期中表现出悲观的心理噪声效应;面对自然灾害多数出现消极情绪,其应急行为倾向呈负距平状态;防灾减灾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依赖性、服从性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普及正确防灾知识、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能动意识等重塑大学生灾害知觉、调适灾害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夏  王金娥  周登岳 《安全》2014,(1):50-52
正1994年,有关部门首次正式提出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在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是从在一起作业的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出发提出的安全管理原则。除了人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外,还有机具、方法、建构筑物、物料、环境、时间、空间、信息沟通等因素。为了让人人能够时时、处处、事事安全,确实保障我、你、他不受伤害,提出系统化"五不伤害"的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