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4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农架主峰南坡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东县北部神农架主峰南坡的送子园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具有种类繁多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经调查发现共分布有中华猕猴桃(A.chiensis)、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革叶猕猴桃(A.rubricalis var.coriacea)、葛枣猴桃(A.ploygama)、京梨猕猴桃(A.callosa var.henryi)、软枣猕猴桃(A.arguta)、巴东猕猴桃(A.tetramera var.badongenisis)、紫果猕猴桃(A.arguta var.purpurea)及紫果新变型、绵毛藤山柳(Clematoclthra lanosa)10种(包括变种、变型)。简述了各种类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种质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指出由于砍伐森林和环境条件的恶化使猕猴桃资源已受到威胁和破坏,提出保护策略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加大科技对猕猴桃资源保护支撑的力度。其主要保育措施:一是在保护区内就地进一步加强物种全面保护;二是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分区建立猕猴桃后种质资源圃,对濒危物种或持有物种进行迁地保护;三是开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建立种子和花粉基因库。并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便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摆在各级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尽快熟悉WTO法律体系框架。世贸组织的所有协定和协议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是今后我国地方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属性指标与空间属性指标,以空间叠置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进行背景值分区,最终将黑龙江省分为六大地表水水质背景值地理分区,并计算了各分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范围.表征范围显示:依据现行标准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内水质背景值已超出Ⅱ类水质标准限值.因此,基于水质背景值研究成果提出了考虑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且优于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制定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评价方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石英砂充填的二维砂箱中开展表面活性剂(Tween 80)冲洗四氯乙烯(PCE)的修复实验,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监测不同污染源区结构条件下NAPL相的去除过程.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实验中缺乏溶解相浓度数据.为此进一步基于UTCHEM数值模拟方法来理解NAPL相和溶解态之间的质量传输过程,并探讨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速率等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综合砂箱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均质和非均质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类型DNAPL污染源区结构,表现为离散状PCE与池状PCE体积比(GTP)差异.由于离散状污染物与表面活性剂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易被优先去除;初始GTP值越高,污染物的修复速率和修复效率也越高.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或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注入速率,虽然能提高DNAPL的修复速率,但会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效率,实验过程中修复效率降幅可达93%.线性驱动溶解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表面活性剂修复DNAPLs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配比可有效的节省实际污染场址修复经费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太湖蓝藻水华期产生的可溶有机物(DOM)为代表,研究溶解性有机碳(DOC)、有色DOM(CDOM)以及荧光DOM(FDOM)的生物降解,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二维相关图谱分析(2D–COS)揭示独立FDOM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解初期DOC浓度剧烈下降,而后缓慢降低,且与CDOM浓度线性相关.G模型拟合确定DOC中活性、半活性以及非活性部分分别占40%,37%,23%,表明藻华期DOC中大部分(77%)可在短期内降解.SUVA_(254)、S_R、HIX等指标变化说明生物降解中DOM的芳香度、平均分子质量、腐殖度等逐渐升高.4个独立FDOM组分的生物活性大小为:类色氨酸组分类酪氨酸组分类富里酸组分类腐殖酸组分,其中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是活性和半活性FDOM的主要组成,而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组分是非活性FDOM的主要组成.结合2D–COS进一步发现激发波长较低的荧光组分优先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
衡水湖东湖底质监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衡水湖东湖底质调查,查明底质主要污染物含量及其对水体的潜在危险。为当地引、蓄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由于生物转盘具有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无污泥膨胀和无噪声等优点,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和采用。现在设计中,生物转盘面积的确定,大多采用负荷率计算法,而关于生物转盘面积的计算模式法,则很少采用。本文就生物转盘的计算模式作一些探索,以供设计和运行参考。生物转盘按流态的不同,可分为完全混和式(水流方向与转轴垂直)和推流式(水流方向与转轴平行)两大类。现就这两类生物转盘计算模式的推导及分析,分别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本世纪80 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90年代年产量达3000多万kWh,铅酸蓄电池也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随意抛置的废铅酸蓄电池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急性或慢性的铅摄入会造成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只30万t废铅酸蓄电池产生,从事回收的部门有:供销系统的物资回收公司,物资系统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机电系统的蓄电池制造企业,有色系统的再生铅企业以及数以万计的个体收购者,回收工作总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迄今,我国仍未制订完善合理的废铅酸蓄电池管理法规及其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0.
废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市场需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再生铅工业,是在重视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金属再生资源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汽车、通讯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铅的要求不断提高。但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出台,我国的再生铅工业也面临严峻考验。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扩大回收规模、提高工艺水平、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我国再生铅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再生铅主要原料的废铅酸蓄电池,是固体废物中的危险物,对它的收集、转运、贮存、处理、再生等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规定和重点控制,并使用集中处置的原则进行管理。废铅酸电池管理不好会给环境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