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明确煤尘粒径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润湿能力的影响,以径长范围为小于74、74~104、104~147μm的3种红柳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沉降试验。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FM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异辛醇聚氧乙烯醚(JFC)和辛癸基葡糖苷(APG)5种表面活性剂,将其以质量比1∶1两两复配成10种复配组合,分别对单体和复配溶液作沉降试验,探究不同粒径煤尘在复配溶液和组成它们的表面活性剂单体溶液中的沉降速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尘粒径不会影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润湿作用,但会影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润湿程度;不同复配组合之间的润湿能力强弱不因煤尘粒径改变而变化;相较小粒径煤尘,复配溶液质量分数提高对大粒径煤尘润湿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SDS与JFC复配组合对不同粒径煤尘均有很好的润湿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推测,SDS与JFC能够协同提高煤尘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为中欧可再生能源电力安全合作路径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中欧双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相互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能源密度下跌的原因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用,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和减排将是未来中国政府的核心任务;2把新能源外交与能源节约联系在一起,与欧盟之间加强中欧新能源合作,抓住机会引进新能源技术、设备和成果,以加强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3建立战略目标和政策协调机制,以促进新能源外交政策的梳理,协同推进新能源外交战略目标的发展;4探索欧盟与中国的合作新机制,减少现有的国际机构或政府新成立的多边集团对短期商品价格冲击的影响,缓解短期的商品供应缺口和价格冲击;5在维护能源安全上,中欧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也面临共同挑战。与欧盟在能源技术、能效管理、标准、法规、能源市场和监管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国节能和增效,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近些年来积极推动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的适应规划决策及实践。针对国内日益迫切的政策需求,本文对适应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学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适应规划的理念是适应性管理,适应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目标、参与主体、构成要素等,研究步骤包括:①确定适应规划的目标和范围;②气候脆弱性及风险评估;③适应对策甄别及评估;④制定适应战略及规划;⑤政策实施及评估。最后,本文对于如何开展适应对策评估进行了示例分析,这有助于为国内开展适应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差的问题,选取4种化学表面活性剂和3种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化学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的表面张力、沉降速度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化学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煤尘润湿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煤尘的润湿性存在增强作用,且化学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越强,复配后对煤尘润湿性的增强作用越好,当二者为阴/非组合时这种增效作用更强,当质量分数达到一定值时,影响减弱。单体与复配的表面张力的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在对复配表面张力的影响中化学表面活性剂占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化学表面活性剂SDS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好,表面张力最低为23.04 mN/m,煤尘沉降速度最快为7.70 mg/s。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格局、特征,对于当今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背景下,客观解读高铁在省会城市间旅游一体化发展中表征的角色和政策含义,有助于国家、不同城市群、不同地区层面合理布局与重构优化高铁旅游资源要素、为高铁黄金时代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同时也为优化以高铁为核心的跨国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际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网络结构、特征、空间格局等,研究表明:(1)中国整体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松散,尚未形成一种大规模或占有中国绝对影响地位的高铁旅游经济的集散场,总体呈现相对分散、孤立的空间格局,其中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断裂显著,东、中部出现小范围区域或城市群尺度的"小集聚"现象,目前呈现中国东北、西部、东南与中南4个高铁旅游经济派系。(2)高铁旅游经济辐射区集中在京沪、京广、沪昆高铁线交叉的地域,高铁旅游经济集聚区分布在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交叉的"金三角",胡焕庸线以南对旅游经济要素掌控程度大于以北地域,东北与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辐射流动相对滞缓,整体呈长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长江中游等东部向中部继而向东北、西北与西南延伸拓展的态势。(3)高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对相对较少,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上海—南京等,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东部省际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强度位于全国前列,中部与东北省际城市居中,西部省际城市较为落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