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于未乱。 《易·既济·象》“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君子用经常忧虑灾祸的办法预防灾祸的发生。《萄子·法行》:“涓涓源水,不雍不塞。毂己破碎,乃大其辐。事己败矣,乃重大患。其云益乎?”水流很小的时候,不去堵塞:轮轴已经破碎了,才去加大轮辐;事情已经失败了。才后悔叹息,这样有什么用呢?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3.
当今,金融危机的困局扑朔迷离,各种估价和预测众说纷纭,其基本判断是:危机尚未见底,复苏的苗头没有显现;新一轮冲击的危险依然存在甚至已经出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世界经济进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全球化将暂时处于低潮。金融危机如果应对乏力往往会演变成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社会危机,这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所验证的、不可避免的规律。在这种全方位的影响下,安全生产也难避其害。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磁学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是河流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储存载体,其磁化率特征具有一定的污染指示意义.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11条主要支流,开展河道床沙沉积物样品采集,并测定了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铬(Cr)的含量和磁化率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床沙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亦探讨了床沙重金属含量与磁化率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流域自上而下,床沙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因流域内矿业开发、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各断面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所有样点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为低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分析结果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呈现中游磁化率值较高,污染指数值较高,而中下游磁化率值较低,污染指数值较低;(3)澜沧江床沙中重金属As含量与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床沙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揭示了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磁学指示,为澜沧江矿产资源与水能合理开发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伴随着人类演化的全过程。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先贤,在征服利用自然,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安全理念和经验,如防范危险、忧患未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严刑峻法等等。这些安全理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挖掘,以资当代。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说:“二人比肩,不能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意思是说,两人争先恐后并肩而行,就连门都出不去;如果一前一后地走,那就可以通行天下。因此,社会无序,谁都会受影响;讲规则,则大家受益。山东青岛市曾经开展过交通安全的“三让活动”: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安全投入、全民重教与安全素质、科学管理与监察体系以及执法守法与法制建设四个平衡关系的现实分析,揭示了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由用人单位提供的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它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国家宪法。《劳动法》更是进一步明确规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产品”。这使得劳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Cr(Ⅵ)对颗粒化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长期暴露的试验结果表明,Cr(Ⅵ)投加浓度≤0.3 mg·L-1时,系统磷酸盐及COD去除率基本不受影响;而当Cr(Ⅵ)浓度高于0.3 mg·L-1时,系统除磷及除COD能力逐渐丧失.聚磷菌(PAOs)对Cr(Ⅵ)的毒性敏感性大于聚糖菌(GAOs)和其他菌.当Cr(Ⅵ)浓度高于0.3 mg·L-1时,聚磷菌占系统全菌的比例从84.26%下降到38.40%,聚糖菌比例则从8.04%上升为28.16%,其他菌的比例从7.70%上升到33.44%.这说明在Cr(Ⅵ)毒性作用下,聚磷菌的减少是导致颗粒化EBPR系统除磷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菌体内Cr浓度与系统磷去除及COD去除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Cr在菌体内累积是导致颗粒化EBPR系统磷酸盐和COD去除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受到Cr(Ⅵ)冲击的颗粒化EBPR系统,其磷酸盐和COD去除率在15d之内均可恢复至毒性试验前水平,且最终聚磷菌能够重新成为系统内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氮素来源及输移特征,研究于雨季对宝象河水系径流氮营养盐进行了系统监测,分析了宝象河径流过程中氮的浓度、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等环境过程,并对不同区位的氮来源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干流总氮浓度从上至下呈现增长趋势,河源至中游地区以硝酸盐氮(NO_3~--N)为主,而下游则以氨氮(NH_4~+-N)为主.流域主要氮源总氮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雨水、村镇排污口、农田沟渠径流、城市排污口,其中农田沟渠径流以NO_3~--N为主,而其他三类则以NH_4~+-N为主.雨季宝象河流域各主要氮源的汇入是导致宝象河径流氮浓度及其赋存形态的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同氮源的氮赋存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应受纳区河道径流氮赋存形态.干流水体δ~(15)N-NO_3~--N从河源至入湖口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变化范围是6.576‰—9.708‰.流域雨水、农田沟渠径流、村镇排污口和城市排污口等氮源δ~(15)N-NO_3~--N分别为3.389‰—5.619‰、6.681‰—19.623‰、5.031‰—9.278‰和5.497‰—7.02‰.降雨和土壤径流是河源氮素主要贡献源;农业源和村镇源是上游、中游地区氮素主要贡献源;宝象河下游除了农业源、村镇源外,城市源也是其主要贡献源.研究结果能为滇池流域氮素面源污染精确治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