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文义  郭胜利  周小刚 《环境科学》2010,31(11):2740-2747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地形(峁顶、峁坡、沟底)和7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草地、人工与天然灌木林、人工与天然乔木林)为对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采集53个0~1m土壤剖面中6个层次,898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深层SOC含量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流域深层SOC空间分布有极显著影响(p0.01).深层(10~100cm)与表层(0~10cm)SOC在3种地形的分布不同.对于表层土壤(0~10cm),峁坡SOC含量(10.7g·kg-1)最高,其次是沟底(8.9g·kg-1),峁顶最低(4.4g·kg-1);对深层土壤有机碳,沟底最高(5.6g·kg-1),峁坡次之(4.5g·kg-1),峁顶最低(3.2g·kg-1).深层SOC空间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与农田相比,果园0~40cm土层SOC含量降低21%,但80~100cm土层SOC含量提高13%;天然灌木林40~100cm平均含量(5.3g·kg-1)较农田高66%(p0.05);但天然乔木林40~100cm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小.沟底深层(20~100cm)SOC储量(5.04kg·m-2)最大,占1m剖面SOC储量的71.4%;峁坡占63.6%;峁顶占72.3%.深层(20~100cm)SOC储量天然灌木林最高,为6.01kg·m-2,占1m剖面SOC储量的64.7%,天然乔木林深层相对储量最小,仅占49.7%;农田和果园深层相对储量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2.
高架道路周边建筑物灰尘重金属污染风险: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州环城高架道路两侧6个住宅小区不同楼层采集126个灰尘样品,测定Cu、Zn、Pb、Cd、Ni和Cr含量,分析其化学形态和垂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和风险评价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和生物有效性,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灰尘中Cu、Zn、Pb、Cd、Ni和Cr含量均值分别为181.95、709.99、211.24、2.76、101.59和257.55mg·kg-1,均远大于背景值.灰尘中Cd的富集系数为33.05,富集程度为强烈,Cu、Pb和Zn的富集程度为显著富集,它们可能受到自然源、交通源和区域废气传输的综合影响,Ni和Cr富集系数较低,可能主要受自然源影响.随楼层高度的上升,Cd含量呈增加趋势,Pb和Z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u含量无显著变化.Zn、Cd、Cu和Pb主要以活性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高,Ni和Cr以残渣态为主,生物有效性较低.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对多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起主导作用,且对高层楼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其它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低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对儿童的致癌风险超过安全阈值,其它重金属对成人与儿童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均在安全域之内.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耕作制度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作用显著,探讨耕作制度演变下农田土壤碳库动态,将有助于农田土壤碳收集的技术选择及政策制定。利用已发表的田间定位试验数据,构建不同耕作制度下长江三角洲水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模型。依据该区近20多年来耕作制度演变动态,对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土壤碳收集效应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油菜面积的扩大、小麦的少免耕和作物秸秆的还田分别约增加土壤耕层有机碳0.94 Tg、2.76 Tg和3.95 Tg,其中以麦稻复种转向油稻复种的单位面积碳收集效应为最高。最后,就碳收集效应估算的方法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就土壤碳收集研究和如何提高土壤碳收集潜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Effect of cerium (Ce^3+) on the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 in rape seedlings (Brassica juncea L.) exposed to two levels of UV-B radiation (T1: 0.15 W/m^2 and T2:0.35 W/m^2) was studied by hydroponic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fter 5 d of UV-B treatment, the aboveground growth indice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by 13.2%-44. 1%(T1) and 21.4%-49.3% (T2), compared to CK, and except active absorption area of roots, the belowground indices by 14.1%-35.6%(T1) and 20.3%-42.6% (T2). For Ce+UV-B treatments,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growth indices were decreased respectively by 4.1%-23.6%, 5.2% -23.3%(Ce+T1) and 10.8%-28.4%, 7.0%-27.8%(Ce+T2), lower than those of UV-B treatments. The decrease of growth indices appeared to be the result of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wo levels of UV-B radiation induced the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1.2%-25.9%(T1) and 20.9%- 56.9%(T2), whereas increase in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catalase (CAT) and peroxidase (POD) by 6.9%, 22.8%, 21.5%, 9.5%(T1) and 36.6%, 122.3%, 103.5%, 208.9%(T2),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Ce+UV-B treatments was lessened to 3.2%-13.8%(Ce+T1) and 4.9%-27.6%(Ce+T2), and the increase of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except POD in the same treatments were lessened to 2.4%, 8.4%, 6.6%(Ce+T1) and 30.1%, 116.7%, 75.4%(Ce+T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gulative effect of Ce on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enzymatic function is the ecophysiological basis of alleviating the suppression of UV-B radiation on growth of seedlings. Furtherm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e on seedlings exposed to TI level of UV-B radiation is superior to T2 level.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区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及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秦巴山区及周边地区共63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日降雨量数据计算各站的降雨侵蚀力,借助Kriging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为3 696 MJ·mm/(hm2·h·a),年内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占全年的26.6%;四季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代际间,20世纪80年代的降雨侵蚀力最大,90年代最小。年际间,年降雨侵蚀力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但未表现出显著的趋势性和突变性特征。秦巴山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不同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于787~8 858 MJ·mm/(hm2·h·a)之间;整体而言,年降雨侵蚀力随纬度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o-Mo二元硫化物对H_2S气体的电催化活性,通过循环伏安法和Tafel曲线分析对铂载不同Co、Mo掺杂比的电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阳极电催化剂交换电流密度J_0由大到小依次为,铂载n(Co):n(Mo)=2:3、铂载n(Co):n(Mo)=2:1、铂载n(Co):n(Mo)=1:1和铂,即铂载n(Co):n(Mo)=2:3阳极电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这与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一致.电解质溶液pH值为6~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铂载n(co):n(Mo)=2:3阳极电催化剂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优化后的Co、Mo掺杂原子比约为0.66,此类电催化剂在操作温度80℃下,交换电流密度为1.318mA/cm~2,表观活化焙值为616.6 kJ/mol .研究表明,铂载钴钼二元硫化物适合作为低温H_2S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其中Co、Mo掺杂比对电催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污泥处理及其处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有效减容,尽量降低对外部能源的需求。文中在掌握国内外污泥干化主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工程,拟对采用燃煤烟气干燥、污泥消化一干化一体化、太阳能热泵干燥等三种不同污泥干化工艺进行物料、能量工艺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初期投资与15年的运行费用总和。通过对燃料价格、环保和安全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比较了五种供热系统,以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为最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加气柱(枪)采用就地放空卸载气.卸载气在加气罩棚的扩散行为和浓度分布研究对于保障加气站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LACS软件,模拟计算了静风条件下加气柱(枪)卸载气在两种加气罩棚阻碍情况下,加气罩棚下部天然气气云体积和浓度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气柱一次卸载气放空,将在罩棚下部形成一定的可燃气云区域;对于加气枪卸载气放空,即使连续排放,在罩棚下部也不会形成可燃气云;罩棚采用网格式或平板式结构对CNG加气柱(枪)卸载气放空时可燃气云的扩散行为影响不大.对于CNG加气站卸载气放空,加气柱的放空气需要引入站内安全处进行放空,而加气枪的卸载气可采用就地向上放空方式.  相似文献   
9.
溆浦县枣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溆浦县枣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该县枣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针对该县枣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银、钕掺杂TiO2催化剂粉体,然后以高压汞灯为光源,掺杂TiO2催化剂粉体为光化降解催化剂,探究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光催化分解的效果。光解实验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模拟废水浓度、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以及pH为因素,各因素选取4个水平,对催化光解甲基橙染料的降解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银、钕掺杂TiO2催化剂对甲基橙光化降解有良好的效果,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5,甲基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催化剂投加量60 mg/L和光照时间8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连续光照8 h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