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上海新虹漂染厂是以加工羊毛、腈纶、棉麻纱和羊毛成衫染色为主的漂染专业厂。该厂地处上海近郊,每天大量排放有色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直接影响附近居民饮用水。上海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厂排放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试验。经研究,确定采用接触氧化——混凝沉淀二级处理方法。该废水处理装置于1986年完成,经过半年的调试和运转,情况良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辉 《青海环境》2004,14(1):12-14
本文在青海省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就当前全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省生态环境背景质量居全国较低水平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居全国中等水平 ,生态环境人类适宜度居全国第七级。在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比较中 ,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拉格朗日法求解了低Reynolds数雨滴以终端下落速度时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捕集效率,为考察雨滴表面流体滑移效应,采用Hadamard-Rybczynski流场描述低Reynolds数下雨滴的绕流特征,数值计算中考虑了粒子的惯性碰撞与拦截捕集机理,分析和讨论了雨滴表面流体滑移及粒子重力效应作用对粒子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忽略雨滴表面流体滑移及粒子的重力效应,则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分析结果一致.当考虑雨滴表面流体滑移效应,则粒子捕集效率有一定程度增加,增加幅度与雨滴尺寸、粒子尺度及粒子密度等参量均有关.粒子所受的重力对雨滴捕集粒子的能力起削弱作用,其削弱程度依赖于粒子拦截参数(R)和Stokes数(St)的大小,在0.2St0.3区间,重力作用对粒子捕集的削弱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对塔式容器进行设计计算时,不仅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繁多,而且其校核计算也较为复杂。对于采用ASME标准规范进行建造的塔式容器,本文介绍了几个在使用PVElite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和校核计算时需着重注意和考虑的地方,如合理选择地脚螺栓的计算方法、对塔器进行合理分段建模计算以及考虑轴向应力对于开孔补强的影响等,以便提醒设计人员能够全面考虑计算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塔器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中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斗轮堆取料机(简称斗轮机)斗轮轴胀套联接处粘死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将胀套联接方式改为花键联接方式。结果表明:斗轮机长期在超负荷工况下运行是造成斗轮轴胀套联接处粘死的主要原因;联接方式改进后,斗轮轴传动负荷能力增大,检修方便,达到了预期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深埋施工隧道热环境,掌握风流流经隧道过程中的热湿变化规律,采取现场实测与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风流-围岩非稳态传热模型,依托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数值反演通风参数,量化通风时长、断面风速、送风温湿度对隧道环境温湿度和综合换热系数(CHTC)的影响规律,得到有效通风降温临界时间和断面临界风速。研究结果表明:当通风时长τ大于900 h时,CHTC不随通风时长的变化而变化,在该通风时域内通风不能达到降温效果;当断面风速u小于0.22 m/s时,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密集,在此流速区间内,气流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变化显著,温差和浓度差引起的热湿传递较强,此时增大送风量,有利于降低隧道环境温湿度。  相似文献   
7.
以模拟废水中的四环素(TC)和TOC(总有机碳)去除率为研究指标,探讨粒子电极的不同体系对降解四环素废水的影响。同时以浸渍法优化制备不同负载型γ-Al_2O_3粒子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性能和降解能耗,考察浸渍法和后浸渍法制备粒子电极的优劣。结果表明:三维电解体系对TC的降解效果达到40.1%,明显优于二维体系的29.1%;不同负载型粒子电极对TC的降解效果依次为Bi>Sn/Sb>Ti>Co>Cu>Fe>Mn,其中γ-Al_2O_3-Bi粒子电极对TC和TOC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63.8%、36.3%;γ-Al_2O_3-Bi和γ-Al_2O_3-Sn/Sb粒子电极的能耗分别为85.9,90.7 (kW·h)/kg,远低于二维降解体系(205.5 (kW·h)/kg);浸渍法制得的γ-Al_2O_3-Bi-(Sn/Sb)对TC的电解效率明显优于后浸渍法制得的粒子电极,其中前者为78.9%,高出后者约10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剩余污泥的水解与氮磷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污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这些污泥有机质中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随着剩余污泥的消化并最终处置,大量的氮磷资源被白白浪费。在污泥消化过程中有机态氮磷可以在水解类细菌的水解作用下最终以氨氮和磷酸盐的形式溶出。当水解液中氨氮和磷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投加镁盐并调节pH,生成鸟粪石沉淀。鸟粪石作为一种缓释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资源回收的角度看,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阶段研究有利于实现剩余污泥中氮磷资源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9.
将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风进行净化消热处理,对施工隧道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热流体穿越湿式弦栅丝的流动换热规律,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低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传热介观模型,进一步结合已有关联式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上述模型,考察雷诺数Re=200的条件下串列圆柱绕流流场与温度场分布;量化不同间距比L/D下流场与温度场的结构演化,分析换热特征参数努塞尔数Nu与间距比和换热时间的关系,揭示流场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不同L/D下流场与温度场呈现不同特征,L/D较小时,上下游圆柱之间形成流动死区,换热效果差,随着L/D的增大,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流场的抑制作用减弱,尾流中出现旋涡,流动死区被打破,冷热流体掺混增强;存在临界间距比L/D=2.65,超出这一临界间距时,下游圆柱时均Nu始终大于上游圆柱,且当L/D=4时,上下游圆柱时均Nu趋于稳定,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应使间距比L/D≥4。  相似文献   
10.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月平均浓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流量数据,结合白云岩流域的水化学稳态行为,计算出该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为46.91 mm/ka,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相当,但比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高38%。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在地域尺度上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态,进而使白云石较高的溶解度成为影响其化学剥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