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九沙围河涌河道内埋有二战时期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为了解水体及底泥污染状况,对河段水质、底泥、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采用水质单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沙围河涌及其附近珠江河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要求,以有机污染为主.底泥污染较为严重,超标最为严重的为镉、锌、铬和砷,水生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体都在富营养水平以上,底泥中氰化物和砷超标,说明河涌底泥存在被日遗化武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雄安新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2019年4期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动态度、价值当量因子等方法对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ESV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9年,雄...  相似文献   
3.
研究长江经济带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可为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选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6个关键指标,分析了各示范市县生态文明发展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示范市县6个指标基本能实现稳定向好,到2019年指标值优于本省(市)平均指标值的示范市县数量分别占81.25%、87.50%...  相似文献   
4.
针对环境质量背景值较好的区域,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控制目标计算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较大,规划污染源允许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提出建立大气环境承载力线性规划模型,以规划污染源的预测浓度作为控制目标,结合区域污染源布局优化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估算的方法,并以平顶山市某产业园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国家二级标准、一级标准及一级标准5...  相似文献   
5.
以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2019年9月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为依据,采用监督分类法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5种,分析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利用辐射传输法反演地表温度,依据均值-标准差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分级,分析雄安新区地表温度空间变化及热岛强度分级情况;通过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  相似文献   
6.
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产品保护、价值转化、保障机制等3个方面出发,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全面探析长江流域37个典型城市(州)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与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总指数平均为70.48,保护成效、价值转...  相似文献   
7.
环境风险评价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是化工类项目的审查重点。根据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拟新建中化泉州1200万t/a炼油项目为例,对其事故风险进行了识别。在统计国内外相关事故的基础上,给出了事故概率和事故源项,定量评价了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按照中石化的相关规定,对项目产生的事故废水进行了核算,并提出了事故水三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牡丹江支流河源哈尔巴岭湿地采集地表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对水体理化特征、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多样性指数法,综合评价了调查水域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牡丹江支流河源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生生物种类丰富,水体处于贫到中营养的初级阶段.由于湿地植物、水生生物等的腐烂分解,有机质不断沉积,致使局部地区有机物含量较高;哈尔巴岭地区个别地段玄武岩孔洞裂隙水Mn含量高,无机锰本底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量化分析生态系统供给服务,有助于掌握区域粮食安全和相关产业绿色化水平.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了雄安新区生态系统物质供给服务供需关系和农田生态系统供给负面服务,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的变化.结果表明:1)为提供畜禽产品的其他用地是生态系统供给...  相似文献   
10.
生态阈值是促使生态系统属性发生突变的环境变量的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生态学界掀起研究热潮.通过详细总结国外生态阈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成果实践应用状况,反映出生态阈值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转变过程、制定生态标准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强调生态阈值研究应以正确把握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解系统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及阈值检测数学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为前提;由于背景干扰和人为压力增加了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迄今只有少量的带有阈值的标准和制度尝试性应用于国外资源环境管理实践领域.结合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制定的科技支撑需求,建议谨慎将国内外阈值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管理实践,同时针对国内重点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阈值研究,以夯实"三线一单"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科学基石,提升生态学研究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