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比较评价和科学管理,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的执行情况予以量化是必要的,故提出水土保持"三同时"执行率概念。根据水土保持监管实践,构建了包含设计与变备(变更报批与备案)、水土保持监测、表土保护、渣料场防护、整治与恢复、水土保持验收等6个指标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执行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防洪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鄱阳湖防洪减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湖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诸如应尽快加深 3S技术与最优化理论在湖区防洪减灾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开展湖区洪灾风险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重要性以及关于变更条件的规定,对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文件的技术要求和编报进程的提速增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鄱是湖防洪减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湖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诸如应尽快加深3S技术与最优化理论在湖区防洪减灾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开展湖区洪灾风险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圩区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野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野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好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好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野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野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野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好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野区滞洪启用次序,井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好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