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是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程技术,并在国内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焚烧残留物的焚烧灰渣至少仍然占到原有质量的20%,如何处理处置焚烧灰渣已成为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文中对灰渣资源化利用的已有方法(生态水泥的主要原料;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水泥-混凝土的代替骨料;沥青的代替骨料以及飞灰作塑料橡胶的填料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分析了各种资源化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前提和研究进展,并针对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取鸟粪石热解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方法去除不同来源渗滤液中的氨氮,以降低投药成本。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9.5~10,药品投加量为氨氮浓度1.1倍,反应时间20 min,热解温度为100℃,热解时间4 h以上。热解鸟粪石法去除垃圾渗滤液氨氮的效果根据渗滤液本身的性质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老龄渗滤液中鸟粪石循环使用20次以后,单位质量的氨氮的去除成本降低至11.63元/kg以下;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处理新鲜渗滤液,鸟粪石循环使用20次以后,单位质量氨氮的去除成本依然维持在35.23元/kg以上。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预处理提高剩余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好氧消化处理前的剩余污泥(以下简称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污泥有机物(以MLVSS来表征)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电化学预处理对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网状钛涂钌电极板为电极,在pH为11.00,极板间距为2.0cm,工作电压为15V,气体搅拌作用下电解30min后,污泥(初始质量浓度为20.04g/L)的MLVSS去除率达9.7%。污泥经过电化学预处理后,在自然温度(10~15℃)下进行好氧消化处理,14d后MLVSS去除率达40.1%,而同期未经预处理的污泥MLVSS去除率为33.2%,并于20d后达40.2%。经电化学预处理后污泥的好氧消化效率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污泥好氧消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理解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对垃圾房生活垃圾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方式对上海市某小区垃圾房进行消毒处理,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确定细菌和真菌的群落丰度,评估该环境卫生风险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干、湿垃圾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细菌属。微酸性电解水喷雾后,生活垃圾样品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12.9~22.5百分点;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了3.6~34.2百分点;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1.8~22.7百分点,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了1.8~21.5百分点,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可使致病菌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减少,而使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市国际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X-12- ARIMA和TRAMO/SEATS方法,从国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花费两个视角对其季节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视角下的季节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并进而提出缓解季节性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考察了上海某退役镀锌厂环境样品对青海弧菌、秀丽杆隐形线虫、斑马鱼、白菜种子和热带爪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生产区、废水处理区、原料仓储区的环境样品对各受试生物诱发很强的致死效应或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同时其还表现出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潜在生态风险较大,场地后续搬迁及再利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这些区域。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含固宰为2%(质量分数)的污泥进行预处理.不仅可去除污泥中10.5%的挥发性悬浮固体(VSS),而且还可使后续的污泥好氧消化时间由20 d缩短为16 d.为了探讨电化学预处理提高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的机制,对预处理前后的污泥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污泥经电化学预处理后,上清液中可溶性有机物(SCOD)、TN、T...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研发新型具有结构和功能优势的颗粒填料,采用间歇式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探究了自制复合颗粒A、自制复合颗粒B、中劲陶粒及石英砂颗粒填料在4个水力停留时间下的挂膜性能、动力学参数及生物膜活性等生物膜特性,建立了生物膜微生物动力学参数实验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12 h时,自制复合颗粒A、B挂膜性能优于石英砂和中劲陶粒,生物膜增殖速率分别为95.83、63.75 mg·(L·h)-1(以COD去除率标准评价)和54.13、29.23 mg·(L·h)-1(以氨氮降解率标准评价);装填复合颗粒A的完全混合循环流态化反应器氨氮降解效率最高,相应生物膜表观产率系数最低,剩余污泥量最少;当水力停留时间超过8 h后,复合颗粒附着生长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表面蛋白质、多糖含量最高。由此可知,以自制复合颗粒A、B为颗粒填料能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生物滤池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垃圾焚烧厂焚烧底灰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地研究了常州市环境卫生综合厂垃圾焚烧车间的底灰。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中国现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该厂的底灰属于一般废物,可以以建筑垃圾的方式处理。但对底灰的分选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底灰含有一定量的未燃烬的有机废物,也有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因此,底灰应该先分选后,再对无利用价值的渣土作填埋或其他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