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年楚河中下游区域水质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灰色关联法对年楚河中下游区域10个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年楚河中下游区域各监测断面综合水质较好,各评价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水质标准;年楚河中下游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综合水质为清洁、为Ⅰ...  相似文献   
2.
羊八井地热区典型植物对氟的吸附富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浴提取法处理羊八井地热区土壤和植物样品中可溶性氟,并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提取液及地热水中的氟。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氟离子最高为162 mg/L,土壤和植物中水溶性氟分别为347 mg/kg~937 mg/kg和189 mg/kg~164 mg/kg。氟离子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嵩草属植物富集氟离子的能力最强,故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高氟地热水、土壤净化处理,以降低氟污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应用于青藏高原一江两河流域(雅鲁藏布江山南段、拉萨河、年楚河)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预测,探讨了输入变量、预测因子、隐藏层节点数和模型结构的影响.模型以溶解氧(DO)、pH、电导率(EC)、总磷(TP)、铁(Fe)作为网络的输入层,重金属砷(As)、锑(Sb)、钼(Mo)、锰(Mn)的含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层,使用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进行训练.其中,BPNN隐藏层的传递函数为tansig,隐藏层节点数为9,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输出层节点数为4.结果表明:(1)以单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As、Sb、Mo、Mn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 0.933、 0.894、 0.9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7168×10-4、 1.2508×10-4、 3.3159×10-4、1.9188×10-3.(2)以4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  相似文献   
4.
氯化铁絮凝法减轻膜污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氯化铁絮凝法去除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确定Fe^3 的最佳投加量为60mg/L,该工艺可显著降低混合液中CODCr,减轻膜污染,并且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相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藏尼洋河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水平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藏尼洋河流域布设13个代表性采样点采集水样,通过现场测试水样的pH值、电导率等指标和实验室分析水样中18种元素含量,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水样的pH值为8.10~8.80,呈碱性至弱碱性;元素含量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要求;除2、3号采样点重金属元素WQI在1~2之间外,其余11个采样点的WQI均1,表明尼洋河水环境质量良好,尚未受到重金属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气单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中的单个气溶胶颗粒,其理化特性是形成复杂多变大气气溶胶的物质基础.对大气单颗粒物的研究,在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机制和影响效应,对科学有效防控大气污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大气单颗粒物的研究内容、范围、技术方法、局限性等众多方面对国内外大气单...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拉萨河流域主要天然湿地之一的巴嘎雪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湿地水体的pH值、水温、溶解氧(DO)、色度、浊度和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水的pH、DO平均值分别为7.68、7.01mg/L;湿地水中15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汞、锡两种金属元素未能检出,其他13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顺序为:Fe >Cr> V>Ni> Mn> As> Sb> Mo> Pb> Zn> Cu >Co> Cd,并均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通过比较湿地进水和出水水质的发现,巴嘎雪湿地对色度、浊度和部分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显著.对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1.73%、94.8%,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不同,Cu、Pb、Zn、Mo、As、V的去除率分别为64.2%、36.9%、40.7%,28.2%、31.9%、67%.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该研究在西藏那曲县西藏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高寒草甸样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模拟增温实验。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土壤线虫个体密度,增大了均匀度,并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动态。同时,增温也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物种组成,Longidorella等属是增温后出现的种类,Nothotylenchus等属对温度升高比较敏感,增温后消失。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生物多样性在模拟增温条件下没有明显的改变。增温导致营养类群中植食性线虫、食细菌性线虫种类增加,杂食/捕食性线虫种类减少,食真菌性线虫种类则没有变化。群落结构的改变带来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线虫通路比值显示,增温促进了以细菌为主的土壤有机质降解通道;成熟度指数升高、植物寄生线虫指数降低的趋势则表明土壤线虫群落受到增温干扰后,适应能力逐渐增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趋于更加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量埋藏在海底和地底的“碳”被采掘和利用,进入大气循环,使得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带来了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就全球整体的碳循环过程而言,使用生物技术来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微藻生长速度快、二氧化碳固定效率高,是生物捕集二氧化碳的理想材料。从“碳中和”的定义和实现的必要性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微藻进行二氧化碳固定,实现变“碳”为宝的可行方案,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拉萨巴嘎雪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布多  孙晶  单再毅  吕学斌  熊健 《环境化学》2021,40(1):195-203
巴嘎雪湿地是西藏拉萨河流域的代表性湿地之一.文章为了解巴嘎雪湿地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在2018年10月采集了巴嘎雪湿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Cu、Zn、Cr、Ni、Pb、Cd、As、Hg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巴嘎雪湿地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