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有效处理低浓度抗生素残留废水,以水热法制备的BiOBr为载体,诺氟沙星(NOR)为模板,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了BiOBr分子印迹材料(MIP).同时,采用SEM与XRD对制备的材料进行相分析及显微结构分析,并利用XPS、FTIR、BET和UV-Vis DRS对所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最后,以诺氟沙星(NOR)为目标污染物,对MIP在暗反应下的吸附性能及300 W Xe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定,并探讨pH、投加量、初始浓度、是否印迹处理对NOR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MIP投加量为2.5 g·L-1的条件下,MIP对5 mg·L-1 NOR溶液的去除率达到96.2%,且对低浓度(1 mg·L-1)NOR溶液的去除率达到99%.综合表明,本文所制备的MIP适用于低浓度诺氟沙星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硫氰酸钠(NaSCN)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水-乙醇体系下的溶解度,通过脱色与水-乙醇体系分溶分离法对焦化厂2类脱硫混盐进行分盐提纯,得到纯度为94%~96%的NaSCN产品及纯度为95%~98%的Na2S2O3产品,其中第一类废盐(白色,改良ADA脱硫法)中NaSCN和Na2S2O3的回收率分别为90.8%和68.3%,第二类废盐(绿色,PDS脱硫法)中NaSCN和Na2S2O3的回收率分别为91.3%和81.8%。通过XRD、TG-DSC以及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发现,经过水-乙醇体系分溶分离法提纯分离后的产品接近市售的纯NaSCN和Na2S2O3的品质。因此,水-乙醇体系可以代替无水乙醇、甲醇等纯溶剂对废盐进行分离提纯,且操作过程相对安全;此外,与分步结晶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产品纯度高、耗能少等优点。因此,脱色与水-乙醇体系分溶分离法对焦化脱硫废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阳极电解液初始pH值条件对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试验以氯化铜溶液为阴极电解液,不同初始pH值(pH=3、4、5)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为阳极电解液,并在阴极室靠近土壤处放置阳离子交换膜,以此阻隔阴极的OH-进入土壤,采用电动力学方法修复Cr(Ⅵ)污染土壤。结果表明:经过400h电动修复后,当阳极电解液初始pH=3时土壤中铬的去除效果最佳,此时靠近阴极部分S7区域土壤为最大截面去除率,达到84.5%。采用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对电动修复前后铬污染土壤中铬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动修复过程中主要是对土壤中可氧化态和弱酸可提取态的铬进行了去除,而残渣态铬含量几乎不变。选用铜盐作为阴极电解液可以有效促进铬的迁移与去除。  相似文献   
4.
模板法与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氧化锡/网状碳(SnO2/RCs)复合材料,以改善纯相氧化锡(SnO2)对印染废水的光催化处理效果.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微观形貌、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光吸收性能、官能团以及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10 mg·L-1的罗丹明B溶液的实验评估了所制备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条件下,SnO2/RC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纯SnO2相比有显著提升,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活性基团为空穴,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归纳为:(1)能带结构改善所引起的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的提高;(2)高的比表面积为光催化降解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3)氧化锡与网状多孔碳所形成的异质结,使得电子传输/迁移能力提高,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相似文献   
5.
以冰乙酸作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Bi2WO6/UiO-66复合光催化剂,探究了不同UiO-66掺杂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SEM、N2吸附-脱附、UV-Vis DRS、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RhB时具有很强的活性.经过4次循环实验,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为空穴(h+),并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为:UiO-66均匀分布在Bi2WO6的表面,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Bi2WO6光生电子转移到UiO-66的表面,降低了电子空穴复合率,h+则位于Bi2WO6表面,直接氧化有机物达到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B4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TiAl金属间化合物为烧结助剂对B4c陶瓷进行活化强化烧结,制备出B。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阻抗、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耐海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在60d的浸泡过程中,海水对B4c复合材料的腐蚀主要表现为对材料中TiB2相的腐蚀,腐蚀过程可分为海水中有害粒子对材料表面氧化膜的穿透、海水对TiB2相腐蚀及TiB2相表面氧化膜重新生成3个阶段,材料的耐海水腐蚀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