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220 ℃下借助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利用柠檬酸和三聚氰胺制备荧光氮化碳纳米材料(CNNPs),通过多种分析技术表征了制备的CNNPs.基于游离氯能快速猝灭CNNPs的荧光,将CNNPs做为荧光探针用于游离氯的定量测定,其荧光猝灭速度小于1 min;选择性响应实验和干扰实验表明该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游离氯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80μmol·L-1,检测限低至0.22 μmol·L-1.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游离氯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9年6月福建兴化湾16个取样站、2021年3月广东大亚湾16个取样站和2018年12月海南昌江核电站附近海域15个取样站所获得的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计算了三处海域共2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泥器法风险指数(grappler method risk index, GMRI),评估了20种大型底栖动物堵塞核电冷源系统的潜在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福建兴化湾潮下带2019年6月黑囊皮参(Stolus buccalis)、广东大亚湾潮下带2021年3月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和海南昌江核电站附近潮下带2018年12月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的GMRI分别为63.78%、65.52%和50.86%,均处于中风险等级;其余大型底栖动物的GMRI均低于50%,处于低风险或极低风险等级。三处潮下带均是常见种的索沙蚕(Lumbrineris sp.),GMRI为41%~48%。大亚湾潮下带太平洋稚齿虫(Prionospio pacifica)和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的GMRI分别为46.65%和45.80%,高于兴化湾和海南昌江核电站附近潮下带太平洋稚齿虫和光滑倍棘蛇尾的GMRI(32%~37%)。大亚湾和昌江核电站附近潮下带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的GMRI分别为41.45%和41.42%。  相似文献   
3.
湄洲湾贝类养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5年6,9、12月和2006年3月在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6个取样站采集的大型底柄动物四个季度的定量样品,运用Brey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柄动物柄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大型底柄动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34.70 g(AFDW)/(m2·a),年平均P/B值为1.32.秋季(9月)的大型底柄动物的次级生产力高于其它季节,而多贝类和寡贝类养殖断面大型底柄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