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及相关理化因子,研究2002~2004年间,厦门港浮游植物的P生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港总APA变化范围0.92~9.50 nmol/(L.h),在不同的季节及区域,浮游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P胁迫。厦门外港的年平均APA高于西港和浔江港,表明浮游植物遭受的P胁迫程度较深。在厦门港赤潮爆发时,P将成为浮游植物进一步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源对海洋卡顿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和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可以有效利用无机氮源,如NH4Cl、NaNO3、NaNO2,对有机氮源如尿素、甘氨酸和1,4-丁二胺盐酸盐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但不能有效利用丙氨酸.海洋卡顿藻的生长速率与营养盐的同化速率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最大比生长率可达到0.7 d-1.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以NaNO3为氮源时,藻细胞酶活性(NRAmax)最大,为20.6 fmol/(min·cell).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亚湾代表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干重与浮游动物数量、水温、盐度及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初步掌握了其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分层上变化差异较小,而在夏季和冬季变化较为显著,尤以夏季为甚,夏季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745.61~4 141.57μg/L和115.5~289.3 ind/L;在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不同的水层;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显示出了较好的相关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水柱上的变化与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没有显示出相关关系;在整个垂直水柱内,冬、夏季浮游动物的干重明显较春、秋季的高。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14日,在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次红色中缢虫赤潮,设置3个站位对红色中缢虫赤潮进行调查监测。利用酶标记荧光(enzyme labeled fluorescence,ELF@97)方法,对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进行标记,研究红色中缢虫赤潮发生时,单个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总体的标记率达51%,其中甲藻的碱性磷酸酶具有很强的表达,标记率超过99%;硅藻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很弱,标记率仅为3.4%。(2)甲藻比硅藻很容易被诱导产生碱性磷酸酶。(3)浮游植物在与红色中缢虫营养盐竞争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