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也更加让人担忧。本文针对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水资源限制性因素,并提出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掌握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及其来源,是在区域尺度上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基于DPeRS面源模型,从农田径流、城镇径流、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土流失5大污染类型,选取TN、TP、NH3-N和COD 4个污染指标,对甘肃黄河流域9个市(州)58个县(区)面源污染进行污染负荷估算、污染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从模型估算结果看,2018年整个流域TN、TP、NH3-N和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均值分别为65.6,11.8,19.1,77.2 kg/km2。从区域尺度分析,甘肃黄河流域TN、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兰州市安宁区,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10.83%和5.16%;NH3-N和COD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26.23%和56.56%。从污染产生来源分析,TN、TP、NH3-N和COD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为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从空间分布分析,黄河流域各县(区)面源污染总负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兰州段、大夏河临夏段、渭河天水段等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环境系统的健康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SPSS 11.0forWindows的统计软件,对居住在交通干线两旁的居民,按照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居住环境所受交通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中年人比老年人和青年人受噪声影响明显;不同性别受噪声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各功能区特征不同,混合区受噪声影响最严重;在道路交通噪声较高的区域,该地区居民的受影响程度也相对较高。最后,提出了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之中考虑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居民自身也应加强个人防护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对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多类型污染量产排特征解析和流域优先管控单元识别。结果表明,污染量上,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Cr)的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分别为65.6,11.8,19.1和77.2 kg/km2,入河量分别为836.7,33.3,220.2和1 353.3 t;空间分布上,氮型(TN和NH3-N)排放负荷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局部地区,流域大部分地区TP排放负荷均较高,CODCr面源污染排放负荷高值区分布较为零散。与排放负荷相比,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入河负荷并不突出,这与该地区水资源量少有密切关系。筛选出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15个,面积占比为85.2%,I类优控单元主要分布在庆阳市、天水市、兰州市和白银市等地区,II类优控单元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且TN、TP、NH3-N和CODCr面源污染优控单元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6.
校园大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及与人群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师范大学校园8个学生集中活动区(空间)共15个测点的空气微生物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并对主干道、绿地及其周围道路进行了16h昼间变化(时间)的监测。结果表明:①校园空气微生物代表的空气环境质量属于较清洁;②校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③校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呈现以下的规律性:道路〉操场〉复合绿地〉餐厅〉宿舍〉图书馆〉教室〉行政楼;④校园细菌和真菌时间变化有分异。最后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级催化氧化法降解4BS模拟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煤灰渣加入活性组分复合成催化剂、H2O2作为氧化剂的高级催化氧化法降解4BS模拟染料废水.结果表明,高级催化氧化法可以有效降解4BS.当pH=4、H2O2投加量为0.46 mL/L、反应100 min时,脱色率达98%,同时COD去除率可达83%以上.催化剂运转时间累计达到500 h,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保持为98%和83%,未发现有活性下降现象.本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近11a甘肃省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利用HYSPLIT模型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从空间上,NO2柱浓度呈现出由甘肃东北区向西南区递减趋势,最高值主要分布于庆阳市全境和平凉市少部分地区.从2008~2014年NO2柱浓度值不断增长至最高值,高值区逐步扩大;2015~2018年NO2柱浓度值波动变化,呈现出向周围区域递减的趋势,高值区范围缩小;从时间上,2008~2018年对流层NO2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流层NO2柱浓度四季均值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NO2柱浓度每年在6~8月达峰值,9月后开始下降,年内谷值出现在12月份~次年2月份;对研究区NO2柱浓度的贡献最大的是自然要素.高温、降水有利于土壤排放NO2,植被覆盖率对NO2起到一定的消减作用.利用HYSPLIT得出2009~2018年每年7月庆阳市NO2的外部输送路径,其中主要路径以陕西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承担着阻止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汇合和涵养长江、黄河、河西内陆河水源"三阻一涵养"的重要生态功能。加快建立健全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对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甘肃祁连山地区、黄河上游地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祁连山专项督察整治整改为切入点,坚持着眼长远、启示未来,系统分析了甘肃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现状,剖析了地方立法重"环保"轻"生态",稳定投入制度不健全、市场调节作用发挥不充分,行政监管能力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生态文化氛围不浓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从健全法治保障、稳定投入、行政监管、科技支撑、社会监督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建立健全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三年中国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OMI甲醛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结合各省市气象、植被、人类活动等数据,对全国2015—2017年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甲醛柱浓度分布极不均衡,整体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此外在新疆与西藏的小部分地区存在高值区域.3年来全国甲醛柱浓度为整体上升,且变化率在-1.02~1.46之间,其中全国81%地区呈上升趋势,19%地区呈下降趋势.全国甲醛柱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整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但部分地区降水对甲醛有消减作用;甲醛柱浓度也与植被量呈正相关,如植被丰富的西藏地区及我国东南部,植被对甲醛柱浓度的影响显著.全国大多数省份甲醛柱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汽车保有量呈显著正相关,人类足迹分布模式与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高,指示在城市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汽车尾气是导致甲醛柱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